文/曾慶濼(指導/陳鳳翔博士)
也是鐵路,同是誣衊。值此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回望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曾炮製「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的謊言,以此為藉口發動侵略、掠奪經濟。如今,類似的謊言以新形式出現,竟然也在「一帶一路」鐵路等基建項目上,以「債務陷阱」等謬論企圖誤導國際輿論,阻礙各國共同發展的腳步。

中老鐵路:戳破西方謊言
參與《老撾絲路之旅》考察同是「泛亞鐵路」概念的中泰鐵路、中老鐵路,兩者建設進度形成強烈對比:泰國段蹉跎超十年曾因誤信美西方炮製的「債務陷阱」謠言,在基建決策上猶豫反覆,導致專案耽誤,錯失發展良機。中老鐵路則成「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典範,十年前開工,僅用六年(2021年)便實現全線貫通。
隨團專家莊太量教授強調:「持續穩定的基建投入,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老撾曾因顛簸山路、交通閉塞,長期陷入「陸鎖國」困境:貨物外運艱難,新鮮農產滯銷國內;民眾出行困頓,危重病患需輾轉泰國就醫 。
時空壓縮:跨境貨列日開行量增至18班,運輸貨品超3000種,累計突破1300萬噸;昆明至萬象貨運從數天山路壓縮至 10 小時,老撾果蔬經「瀾湄快線」直達中國,物流成本降了三成到五成。
產業崛起:座落鐵路旁的「萬象賽色塔開發區」,吸引154家企業入駐,串起「中國原料 — 老撾加工」跨國產業鏈,年產值超20億美元;借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產品可輻射亞歐市場。橡膠加工、光伏組裝等廠房投產,創造七千多個工作崗位,預計全運營後達1.5萬個。

中華文化:睦鄰友好共贏
中國有着助力鄰邦的遺傳基因,明代鄭和下西洋,維護海上貿易安全,促進南洋鄰國和平穩定。中老鐵路不僅是基建工程,更是「授人以漁」的生動實踐。
一方面,硬實力賦能發展:鐵路帶動老撾 2024 年經濟增長4.1%,累計運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貨物逾1390萬噸,從根本上重塑老撾交通與經濟格局;另一方面,軟實力培育根基:老撾孔子學院採用「中國導師 + 本地學員」模式,為鐵路培養本地化運營人才,他們既熟練掌握技術,又通曉中老雙語,保障鐵路長期穩運,更成為民心相通的橋樑。
中老鐵路的成功,不僅粉碎「債務陷阱」 謊言,更與當年「南滿鐵路事件」的日本侵略藉口形成鮮明對比。今天東方的中國已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當年積貧積弱,連鐵路主權都失却;如今面對抹黑,憑實力建造一條又一條最現代化鐵路,圓了東南亞逾半世紀的鐵路夢。
歷史是最好鏡子,鄭和船隊與「瀾滄號」,都是中華民族作為東南亞人民好友的見證,以「互利共贏」來改善民生。未來,中國將繼續堅决反對法西斯謊言與「債務陷阱」文宣戰,沿「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與各國携手前行。

(作者為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