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26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國持續擦亮「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金色名片,圍繞綠色轉型、創新合作等主題,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科威特、阿聯酋、丹麥、芬蘭、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簽署了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協議,為「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在今年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能源部長會上,中外企業共簽約25個能源項目,簽約金額約4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充分展現了綠色能源合作蘊含的巨大潛力與廣闊空間。
與此同時,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強氫能、儲能、核電、智慧能源等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合作,積極推動中國新能源發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等能源技術裝備和標準「走出去」。近十年來,中國助力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下降60%和80%,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中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綠色能源項目合作,為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提供可落地的中國方案。王宏志介紹,中國在東盟、中亞、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地區,穩步推動清潔能源、能源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電力互聯互通等各領域的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綠色能源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比如,在中東,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在沙漠中建起了「能源綠洲」;在太平洋島國基裏巴斯,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光伏+直飲水」智慧能源項目,為民生改善和新能源開發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像這樣的高質量綠色能源合作還有很多。」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