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金英
建軍節當天,我和明珠前往M+觀展「廣東摩登」,大開眼界,心情複雜。
「廣東摩登」展呈現多位廣東藝術家作品,講述廣東地方社會變遷的故事,以圖像探討各種文化的主題、戰爭與災難、勞動與人文發展等等,皆能引起大眾共鳴。
走近並面對昔日水墨、版畫各種藝術之際,我倆除了視覺探索及體會到嶺南豐富之美學外,更為昔日以生活、生命、困惑各題材入創作盼以救國諸君,感動、感觸悲慟。
今觀「廣東摩登」,非常欣賞M+策展選來的畫作,嶺南派昔日文人表現出來的丹心情緒,在發黄的宣紙上洇出歲月之家國情懷,令我難忘。
佳作未可逐一細說,其中名家如雲,以廣府血脈為舟,在潑墨的河道上艱苦航行,傳承並創新,使嶺南藝術持續發揮。觀畫時,我能從墨分五色讀出昔世代畫者意境,廣東畫派厲害處,是不陷入仿的窠臼,而是無論寫生寫意,皆結合個人想法給畫面添上特色,欣賞胡藻斌畫虎氣勢,「養精蓄銳圖」伏地猛虎獨具蓄勢待發,蟄伏待時機反撲之貌。
版畫有力量,名家黃新波「賣血後」似看見戰火吞噬生靈之巨舌,舌尖欲喊無聲,慘情。不用繪驚天炮火敵軍如林,看版畫即感覺滿紙「筆骨頭、墨血肉」,恍如走入當年飛機大炮逃難現場,山水有淚,革命濺血新頭骨,鄉愁滿山脈,物是人非似夢境,實情現實拭淚滿歲月。
幸有關山月的《紅梅軸》,令我稍微喘息,逃避戰況愁境。其名作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飽歷歲月的紅梅枝幹,畫面上綻放一片紅,據稱是向毛澤東寫詠梅詞致敬,此畫傳神,內蘊高而意無窮。
一再觀版畫,國難當前人民活在硝煙戰火裏,李樺「人生是蜉蝣 」,悲慘人生以微小見大險,構圖凸顯人命渺茫。人在江湖戰陣下無奈吶喊,愛國文化人變陣以筆墨雕刀,抓得準而落力深,版面剛硬裏藏着軟和,反映出時不予我之嘆息。
此畫展足見嶺南畫藝高,餘韻無盡,令我感悟人生短暫,勿做觀眾,宜堅持追求,貢獻一己微力,哪懼跨越時空,要來一場具體持久戰。難忘烽火記憶,在中華歷史深處仍隱隱作痛,時刻喚我輩要自強不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