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研究部
近期A股市場呈現出鮮明的牛市初期特徵,量能、指數與資金形成多重共振,配合內地政策協同發力與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市場已進入趨勢性上行通道,慢牛格局正逐步確立。
量能與指數共振:牛市特徵浮現
上周A股市場呈現典型牛市初期特徵,全周成交額連續 3 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周累計成交更突破10萬億元大關,兩融餘額同步攀升,顯示槓桿資金與增量資金正形成共振效應。指數表現方面,創
業板指單周急升8.58% ,為年內最大單周漲幅;上證指數盤中突破3,700 點整數關口,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深證成指、科創50等主要寬基指數亦同步創下階段性高位。此等量能放大、指數突破與資金入場的共振現象,標誌著 A 股已進入趨勢性牛市行情。自去年「924」新政實施以來,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成效逐步顯現,保證金規模穩健增長,融資餘額持續攀升。作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上周五表現尤為突出,反映市場對流動性寬鬆及交易活躍度提升的樂觀預期。
經濟韌性與政策協同效應
雖然7月份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部分經濟指標略遜於市場預期,但經濟運行的內在韌性與政策工具箱的精準發力形成有效對沖,為市場穩定上行奠定堅實基礎。從政策落地成效來 看,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設備更新專項資金已全數下達,直接帶動數千個項目落地實施,總投資規模突破萬億元,重點覆蓋高端裝備製造、工業母機、新能源裝備等新質生產力領域。這些項目的加速推進不僅產生即時投資拉動效應,更透過產業鏈傳導作用,推動相關行業產能擴張與技術升級,成為支撐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
資金面的積極變化同樣顯著,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轉移的趨勢日益明 顯。數據顯示,7月份上交所新增開 戶數目 按年升 超過70%;與此同時,M1與M2 剪刀差持續收窄,反映居民儲蓄活期化進程加快,更多閒置資金透過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為市場注入長期增量資金。
政策協同效應進一步凸顯,財政與貨幣「雙輪驅動」形成合力。財政政策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年度發行規模可觀,其中專門撥出部分資金用於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定向精準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通過全面降準釋放萬億元流動性,
同步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推動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降。這種「財政發力提效+貨幣精準滴灌」的政策組合,既透過項目投資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動能,又藉利率下行與資金引導,為產業升級和長期結構轉型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全球流動性與中美關係雙重利好
外部環境呈現積極變化,美聯儲政策寬鬆預期升溫帶動美元指數回落,非美資產吸引力增強,外資加速配置 A 股,北向資金淨買入規模顯著增加。加上全球權益市場風險偏好回暖,主要國際指數同步上揚,為 A 股提供外部支持。中美關係方面,雙方宣布繼續暫停實施部分關稅,涵蓋機械、電子等主要出口行業,直接減輕外貿企業的成本壓力。兩國在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合作重啟,相關企業達成設備採購協議、獲得海外政府補貼等利好消息頻出,外部不確定性下降推動市場風險偏好進一步回升。
當前A股已進入慢牛運行階段,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與無風險利率下行形成合力,持續推動增量資金入市;同時,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深化與產業升級加速,為企業盈利增長提供堅實支持。在慢牛格局延續的背景下,投資者可聚焦行業賽道與指數標的,透過相關ETF工具把握結構性配置機遇。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