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啟德體育園的建設為香港主辦足球盛事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就在今年暑假,英超的曼聯、利物浦、阿仙奴和意甲的AC米蘭等球隊相繼來港,加上下星期的沙特超級盃,以及早前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對印度的亞洲盃外圍賽,這幾場賽事的入場人次加起來,相信會超過20萬,足球賽事的熱潮一浪接一浪,身為球迷很是幸福。足球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周邊的商機也隨之增加,球場內的紅海現象就是大部分球迷購買紅色球衣所造成的,周邊的飲食和交通也因為體育經濟而間接得益,相信如果國家男子足球隊與中國香港男子足球隊的足球實力能有所提升,未來在香港的足球賽事吸引力將會倍增。

筆者從熱愛足球開始,逐步進入體育傳媒行業,從觀看比賽到報道本地賽事,再到世界盃報道,經歷了1982年西班牙的24隊52場比賽到1998年法國的32隊64場比賽,而距離2026年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合辦的世界盃不到一年,賽制的最大改變是參賽隊伍由32隊增加到48隊,比賽場次也由64場增至104場。這次國際足協(FIFA)的改制雖然增加了參賽名額,讓更多隊伍能進入決賽周,但亦可能會影響比賽水平,初段賽事的吸引性會相對較低。此次世界盃將在16個城市舉行,其中兩個在加拿大、3個在墨西哥,其餘11個在美國。儘管美國並非足球狂熱之地,但相信來自歐洲的觀賽球迷也不在少數,104場比賽吸引600多萬球迷並不困難,因為足球始終是全世界最吸引觀眾的體育項目。

一些球迷朋友已經開始計劃前往世界盃觀賽,許多人希望能在墨西哥觀戰並順道旅遊,這正是體育和旅遊產業的結合。因此,許多地區希望申辦大型體育項目,一方面增強自身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如果計劃得當,還能創造商機。

FIFA為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個城市聯合舉辦的世界盃引入了一個新概念,允許每個城市的球場接受不與FIFA商業贊助衝突的商品,支持當地的世界盃賽事支出,每個城市上限可有10家當地商品企業贊助。美國在市場開發方面確實強大,許多地區主辦體育賽事可能會虧本,但美國卻能獲利。筆者認為,如果有機會,中國主辦世界盃也能獲利,因為市場大、球迷多。然而,中國要申辦世界盃,可能要等到2046年,因為據FIFA的輪替主辦規則,2030年將由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非洲的摩洛哥主辦,2034年是亞洲的沙特阿拉伯,因此中國需要依賴國足進入決賽周來吸引更多關注。雖然現時對比香港足球黃金年代仍相距甚遠,但現今香港足球的發展與盛事的舉辦,無疑將激發更多市民參與和支持,期待未來能迎來更美好的足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