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上星期二,天文台由半夜開始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至近黃昏方除。是日,市民被勸喻留在安全地方,即是要宅在家,除要在家工作者,上班族平日多了一天雨假。文公子乃無飯家庭,打開雪櫃只有汽水啤酒,但廚房卻不缺口味多元化的即食麵。雨天不覺曉,晚起後正好煮個麵作早午餐。

即食麵,台灣稱為泡麵,在內地本來稱為方便麵,但近年受日台文化影響,也開始改稱泡麵了。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公仔麵、日清食品的出前一丁麵(簡稱丁麵),以及統一的福字麵,是幾乎壟斷了整個即食麵市場的三大品牌;其他品牌尚有蟹王麵、韓國三養麵、超力出品的天鵝牌雞湯麵等。而超力的即食銀絲米粉,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當年公仔麵推出過一個廣告,標榜「一日五餐公仔麵」,每餐都有不同口味。

文公子上市場推廣課時,教授就指出,在全世界市場出售的丁麵,都只有紅色包裝的原味麻油版本;但因為香港消費者口味多變,也要與公仔麵競爭,日清才被迫在香港市場推出如此眾多的選擇,但卻反而因此帶動了其他市場的發展。

在香港,現在其實仍普遍稱即食麵為「公仔麵」,可見其品牌如何深入民心。但事實上,現時已無甚茶餐廳用真正的公仔麵做食材,而公仔麵亦早已被丁麵製造商日清食品收購,無論麵質與口味,也已不復回憶中的味道了。

丁麵其實也深受消費者歡迎。曾經網上有人說:「男人只有兩大類,一類是喜愛吃丁麵,另一類是非常喜愛吃丁麵。」三大品牌中,丁麵一向標榜用更優質麵粉,附有麻油包更是賣點,售價也是三品牌中最高的。因此,在茶餐廳點餐時,如果要將公仔麵轉丁麵,是要加3元到5元的。事實上,丁麵以往在超市也只是售兩三元左右,轉丁麵的費用,已幾乎足夠另購一包,還節省了原來的一包麵,對茶餐廳而言,可謂無本生利。

至於福麵,集體回憶是在往離島的渡輪上,用來煮成風味十足的餐蛋麵。但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是煮熟享用的,而是將麵餅捏壓成碎,然後灑上所配味粉,當作薯片類的零食。統一除福麵外,雞皇麵也很受歡迎。後來,統一福麵也接受了日清的收購,丁麵得以壟斷江湖。

然而,日清再出產的福麵和取代雞皇麵的雞汁伊麵,也同樣失去了回憶的味道。現時部分超市有售的超力伊麵,反而有當年雞皇麵的味道,愛懷舊者,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