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平理

8月5日,一名年屆八十的司機,駕駛的士開進荃灣一家酒店期間,疑因頭暈導致的士失控,撞死一名走過酒店門口的菲律賓籍遊客。

年長的士司機疑因身體出現突發狀況導致車禍,類似的慘劇近年時有發生。八十歲本來是弄孫為樂、頤養天年的時候,駕駛的士考驗駕駛者反應、體力、認路能力,工作時間長,到了80歲這樣的年紀,就算是偶然開車代步出外也要小心翼翼,至於要駕駛的士謀生,是否「搵命搏」,不言而喻。慘劇一再反映,本港的士行業存在從業司機老化的問題。

一方面,特區政府須盡早落實調整年長司機「一年一檢」體格檢查證明的規定,增加檢查項目,確保司機都有足夠控制能力汽車。但更需要的,是行業持續檢視,的士司機為何年長者比較多,年輕新血反而比較少。

反觀網約車,則有相對多年輕人投身,證明年輕一代並不抗拒「揸車搵食」。關鍵點是,社會認為,現時的士服務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包括司機待客和駕駛態度等,也有報道揭發,部分的士處於閒置狀態,不利公共運輸系統健康運作。傳統的士、的士車隊與網約車並駕齊驅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傳統的士的運作模式要迎變求新,方可維持市場競爭力。司機工作形象體面,收入「有肉食」,才有年輕人願意加入。

任何年紀的人,有心有力開的士謀生、貢獻社會,大眾都要尊重。不過,一定要安全為上,也要與時並進,業界要革固鼎新,為公眾提供安全和友善的出行選擇。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