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敏碩
(作者為王道資本及家族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近期香港本地地產商新盤銷售情況轉趨理想,有望助地產商改善回籠資金情況,降低負債比率。另特區政府透過停止出售非住宅土地、允許地產商將酒店及商用物業改建學生宿舍,以及加快批准專才來港等多項措施,為樓市增加動力。

事實上,上季有機構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擴大酒店定義,和納入學生宿舍。有投行認為,寫字樓改建可能主要發生在B或C級寫字樓,而非A級寫字樓,因此未必能夠直接惠及該行覆蓋範圍內的寫字樓業主,但B級寫字樓空置率因改建而下降,可能對A級寫字樓產生正面的外溢效應。另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10樓全層總部,新近獲鷹君主席羅嘉瑞等相關人士,以2.18億元買入,平均呎價15,809元,如以成交呎價計,較7年前高位大幅回落逾七成,也反映商業物業市場表現遜色,尚具下探空間。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寫字樓總存量為1.43億平方呎,空置率16.3%疑似錯誤(此处有空格),即2,330萬平方呎空置存量。假設每單位淨面積450平方呎,效率比率85%,非本地學生2.3萬個單位的住房需求意味着有1,220萬平方呎的潛在改建需求,超過空置寫字樓存量的50%,同時並非所有寫字樓,均適合改建學生宿舍,改建需考慮樓面設計、位置、住宅與寫字樓租金差異及翻新成本。

相反本地6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微升及連升三個月;指數也由首季下跌1.49%,大幅收窄至上半年跌0.86%。本地樓市恢復勢頭能否延續,可從供應與需求變化中反映。中原地產研究部資料指出,第二季度一手私人住宅新盤貨尾21,232伙,反映供應連升四個季度後回落,但連續第八個季度超過2萬伙。

由於本地發展商積極開售大型樓盤專案,相信第三季貨尾或繼續高企在2萬伙以上。不過從竣工量看,滙豐估計私人住宅竣工量,會由2024年的2.43萬伙,降至2025年至2029年平均1.71萬伙,供需動態逐步改善,加上樓市落成量未來數年將持續下降,有利樓市淨吸納量重新轉正。

派息穩定 信和置業可吼

個股方面,信和置業(0083)所持淨現金充裕,截至去年6月底達458.8億元,旗下多元化和平衡的投資物業組合展現長期韌性,加上派息穩定,現價息率6.25厘,市帳率低於0.5倍,股價再刷新近2年高位,投資者可考慮可中線候低收集。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有聯繫者沒有於以上發行人或新上市申請人擁有財務權益

(題為編者為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