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文公子先父安葬於深圳大鵬灣華僑永久墓園,因此每年都會去掃墓,途中都一定會駛經一段高架橋,下面是一個很繁忙的碼頭,密麻麻的貨櫃堆疊得井井有條,說的是「鹽田港」。上星期五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與黃英豪議員的安排下,文公子有幸參加該會電子商貿小組的鹽田港考察團,首次到鹽田港總部大樓、物流設備、保稅區、冷鏈凍倉等地參觀,了解集團及深圳電商業的發展歷史與現況。

導賞員指出,要簡單介紹鹽田港,可以用一二三四來形容。一、鹽田港是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之一;二、深圳出口有一半(二分之一)經鹽田;三、鹽田承擔廣東全省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量;四、鹽田是佔全國對美出口量達四分之一的港口;每周有近百條航線通達全球。

鹽田本身是無黃泥淤積的深水不凍港,擁有天然地利;逢上國家改革開放,外貿急速增長的天時;取經香港營運的人和,鹽田的發展可謂得天獨厚。鹽田出口主要往歐美,而香港則強於東南亞與南美市場,近年鹽田持續拓展國際中轉集拼、整船換裝等業務,能與香港碼頭合作互補,發揮甚佳的協同效應。

鹽田港的優勢,尚包括與國家鐵路網相連。港區內擁有連接深圳平湖的平鹽鐵路,能經陸運接通全國;並於2023年開通「渝深港圖定班列」,2天即可將重慶與周邊腹地的貨品運到鹽田,到香港則3天,再經海路出口,大為縮短以往須先經繁忙的長江出海的時間,最近更開通了成都線的圖定班列。

到鹽田,又豈能不到海鮮街?當日港區招待往3號碼頭午膳,水準不俗,原來在蓮塘口岸可經地鐵到達,以後北上尋訪美食,又多一個去處。

考察鹽田,令文公子不無感慨。香港貨櫃碼頭曾連續多年蟬聯全球貨櫃吞吐量第一,號稱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現在則時移世易,於2023年只能位列第11位,是有紀錄以來首次跌出十大之列;2024年貨櫃吞吐量更按年下跌4.8%,已是連續7年下跌,業務在10年間蒸發三成。以往晚間由機場回港,經三號幹線入市區,往往會見到碼頭仍在熱火朝天地運作;但現在晚上由港珠澳大橋坐機場巴士經昂船洲大橋回市區,所見卻只是燈火猶在但明顯已沉睡待旦的碼頭。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肯定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但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有效率地與鹽田港接軌和分工,絕對是應該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