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宋清輝
進入2025年,中國外賣市場再度硝煙瀰漫,一場由京東外賣強勢入局,與美團、餓了麼等既有巨頭掀起的價格戰,將整個行業推向了新的競爭高潮。這場被業界稱為「2025外賣大戰」的激烈較量,不僅深刻改變着本地生活服務的版圖,更對中國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的相關板塊,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深遠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外賣市場形成了美團和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的「雙雄爭霸」格局。美團憑借其龐大用戶基礎、高效配送網絡和多元化本地生活服務生態,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餓了麼則依託阿里巴巴的電商、支付和物流體系,持續挑戰美團的市場份額。然而,2025年以京東外賣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憑借相對獨特的優勢,打破了原有平衡。
有市場人士認為,京東的入局並非簡單的複製,而是基於其在電商、物流和供應鏈領域的積累,旨在通過差異化競爭切入外賣市場。
大戰影響屬多維 生態系統趨提升
在筆者看來,京東的入局,或使得外賣市場的競爭已從「份額之爭」升級為「生態與效率之爭」。同時價格戰的持續,意味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而這種考驗亦將不可避免地傳導至資本市場。但是,要想理解外賣大戰對A股市場的深刻影響,首先則需要理解外賣大戰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尤其是對行業龍頭美團的影響,這或是理解整個市場走向的關鍵。
盈利受壓擔憂 拖累股價表現
首先,作為港股市場的重要科技股,美團的股價表現與外賣業務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而今年京東外賣的加入,無疑給美團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京東的補貼策略或將迫使美團不得不加大營銷投入和用戶補貼,以穩固其市場份額。此舉無疑將會直接導致其核心外賣業務的利潤率進一步承壓,甚至可能出現階段性虧損或盈利增速放緩。
其次,阿里巴巴作為餓了麼的母公司,外賣大戰對其的影響相對間接——餓了麼的業績表現會影響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板塊的整體財務數據。但是,考慮到阿里巴巴龐大的電商、雲計算、金融科技等多元化業務,餓了麼的波動對集團整體財務表現的影響或相對有限。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餓了麼的戰略意義更多在於其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入口的價值,以及與支付寶、高德等生態的協同效應。
最後,與港股不同,A股市場中目前並沒有直接以純外賣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因此,2025外賣大戰對A股的影響主要通過間接傳導和投資情緒得以體現。例如,外賣大戰中的物流和供應鏈環節或將爆發,此舉或將利好A股中與物流、倉儲、冷鏈以及供應鏈管理相關的上市公司。
此外,儘管外賣平台本身不在A股上市,但支撐其運營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公司亦或將直接受益於外賣大戰。與此同時,平台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優化配送效率、進行精準營銷,亦將會持續加大在這些技術領域的投入,從而為A股相關科技公司帶來更多業務機會。
總而言之,2025外賣大戰對股市的影響是複雜且多維的。
作者為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