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聽友人說某移民外地的港名人夫婦,中年獨生子自完成博士學位後便躺平在家不工作,因為父母一直讓他衣食無憂。這讓我想到一對日本夫婦,對其獨生子極為溺愛,自小飯來張口。老夫妻逝世後,人到中年的兒子每天只臥在床上吃,什麼也不懂做。人們發現他時幾乎是廢人一個,家中垃圾堆積恐怖如地獄。這些看似極端的例子,現實中其實不罕見。

中國人傳統偏愛兒子的思想仍存在不少現代人腦袋,養育子女的方式,注定了子女和自己未來的命運。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兒女,為何有人富貴有人窮?這是養育方式的問題,子女要窮養,父母給予的物質愈多,子女的未來會愈窮。我目睹這類家庭真不少。

朋友中有一潮州人家庭,父母思維封閉,雖然幹着粗活,一生只為追個兒子,連生了7個女兒,窮得三餐不繼仍要追生,第8胎終成所願,來個七星伴月,把兒子捧上天如星宿。其實7個女兒都很乖巧聰明勤力,亦愛讀書。夫婦二人卻迫令女兒輟學,原因是「留下金錢栽培弟弟。」姐姐都含淚無力反抗,有些被送到工廠去當童工,有些在街邊開個衣服攤檔,有些到茶餐廳去做侍應,幸而幾姐妹凝聚力強互相扶持。但每天筋疲力竭回到家,見到弟弟如公子哥般享受她們被剝削的成果也不是味兒。日子熬過去,弟弟被送到美國讀書,7個姐姐憑藉在社會上的經驗和拚搏,以及工餘進修,各有成就,有些在內地開了成衣工廠,有些開了食肆,有些當了大公司主管,有些成了專業人士,生活都過得很好。反觀弟弟學成歸來,由於向來有父母蔭護,經不起風浪,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以致生活拮据,連父母送贈的樓房也私下賣掉,無力娶妻更不用說傳宗接代,與父母住在狹小的租住樓裏,父母都不敢抱怨。姐姐們都覺得已無責任去幫助弟弟了。

給予物質最多的一個是最窮的,這是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