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源
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自6月10日香港對印度的足球賽創下入場人數紀錄以來,剛過去的星期六又再創新高,達到49,704名球迷,這亦令人十分期待這座世界級球場未來能夠創造多少盛事,雖然香港對印度的比賽屬於亞洲盃外圍賽的第三輪賽事,但競爭性亦高,加上主場能吸引觀眾入場。此外,球場的空調設施也是一大賣點,讓觀眾可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中舒適地欣賞比賽。自從今年3月1日開幕以來,啟德體育園不斷舉辦各類盛事,包括體育賽事和演唱會等,據聞場地的租約已安排到2026年底,盛事之都的氛圍已經回來了。
日前在電視前收看利物浦對AC米蘭的比賽,雖然是表演賽,但季前熱身賽的競爭依然激烈,進球數量也讓球迷感到滿意。作為電視製作人,筆者對製作團隊的表現也感到滿意,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各攝影機的位置,清楚地交代賽事內容,並提供足夠的慢動作畫面。特別是球場天花的攝影機(Cable Camera)可以從高空角度捕捉球隊的進攻形勢,這一技術在一些重要場地和體育賽事中已經開始使用。
在啟德主場館,這支製作團隊應該是最有經驗的,因為他們參與了最多的製作。筆者在3月的七人欖球賽期間,全天與這個製作團隊一起工作,以了解主場館的運作。雖然有些製作團隊可能會低估足球賽事的複雜性,但製作好一場比賽並不容易。以利物浦對AC米蘭的比賽為例,團隊分為兩組,一組負責比賽內容的轉播,另一組則專注於場內花絮,僅供場內大屏幕播放。這種播放方式在每年的七人欖球賽中也經常使用。儘管利物浦對AC米蘭的製作水平不錯,但仍有進步的空間,不過如果我們能保持這個基本水平,預計在香港舉行全運會的賽事時,觀眾也會感到滿意。
當然,這只是合格的製作水平。如果要達到世界盃級別的拍攝效果,就需要增添許多特別的攝影機,例如每秒可拍攝1,000幀的超高速攝影機,能夠清晰地捕捉到球員面部肌肉的微小變化,這種畫面通常在奧運和世界盃中才能見到,尤其是在冬奧會的雪花飛舞美景中。筆者曾經在一場足球賽中使用過18部攝影機,而在國外的比賽中,經常會使用20部以上,今年的UEFA決賽甚至使用了45部攝影機,這使得同一場賽事的播放效果有了明顯的差別。
今晚的啟德主場館將舉行阿仙奴對熱刺的比賽,同樣是由這支製作團隊負責,期待他們的製作能再進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