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隨着特區政府將於8月1日正式啟動穩定幣發牌制度,多家重量級企業──包括京東科技、螞蟻數字等相繼表態有意申請發行港元或人民幣掛鈎穩定幣。這場「穩定幣競賽」,不僅標誌着香港虛擬資產政策邁入2.0時代,更將成為人民幣鏈上化(Tokenized RMB)進程的第一戰場。

亞洲穩定幣群雄並起

當前,全球穩定幣市場由USDT(Tether)與USDC(Circle)主導,市佔率超過九成,但這個美元本位的格局,愈來愈受到地緣政治與貨幣主權壓力挑戰。2023年起,中東多國與東協地區相繼表示關注「非美元穩定幣」機制,用於能源交易與跨境結算。香港此時推出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穩定幣的發牌制度,可謂切中全球趨勢的風口。

不同於純民營機構發行的穩定幣,香港的設計更傾向於建立受監管、儲備金支持、半央行參與的多層穩定幣架構。例如,港元穩定幣預期將要求100%現金或等價港元儲備支持,並由第三方信託與審計方定期披露資產情況,以提高透明度與信任門檻。

而若人民幣穩定幣在香港成功落地,將成為境外人民幣資產鏈上流通的第一代產品,具備戰略與市場的雙重意義。

港三大優勢具競爭力

在推進穩定幣發展方面,香港具備三大優勢。法律與制度先行:相比亞洲其他地區,香港於2023年已開始推動虛擬資產發牌制度,並於2025年完善針對穩定幣的專屬監管框架,具備政策連貫性與國際認受性。

離岸人民幣儲備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擁有豐富的人民幣儲備與資本轉換機制,為穩定幣發行提供天然儲備基礎。

跨境金融科技生態初成:多個港資或中資數字資產平台已持有虛擬資產牌照,具備技術與風險管理經驗,能快速落地並整合交易與清算服務。

穩定幣釋三大應用動能

香港推行穩定幣制度將釋放出三大應用動能。跨境結算與中小企支付:許多東南亞及「一帶一路」企業苦於成本高、流程長的國際結算流程,穩定幣可作為港元與人民幣之間的鏈上清算媒介,大幅提升支付效率與資金流通速度。

支持資產代幣化(RWA)交易:港元或人民幣穩定幣可作為RWA市場(如房地產、債券通證)的結算工具,避免波動幣種對投資者造成風險。

Web3金融生態催化劑:在穩定幣驅動下,香港的去中心化平台、數字資產錢包、合規借貸協議將有望快速擴張,吸引區域內大量鏈上金融活動遷移至港。

穩定幣,不僅是一種支付工具,更是貨幣話語權的彰顯。在美元霸權未退、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中美科技與金融對峙加劇的背景下,香港透過港元與人民幣穩定幣,在全球資產鏈上化浪潮中搶得話語權,將對國家在全球政經布局作出重大貢獻。

這不是單純的監管競賽,而是一場事關貨幣數位化主權的爭奪戰。香港若能把握時機,搶先建立先進的穩定幣體系,將不僅為本地Web3金融生態注入核心燃料,更能在亞洲穩定幣版圖中奠定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