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內地上半年出口保持穩健,恒生發表報告,指出除了內地廠商經第三地轉運輸往美國貨物以減輕關稅影響,另一方面內地出口商在國際市場亦更具競爭力。恒生引用荷蘭經濟政策分析所(CPB)的數據顯示,撇除價格或匯率的影響,今年以來內地的出口貨量增長一直高於全球以及其他亞洲新興市場,顯示雖然關稅增加,環球貿易及經濟增長前景不明,但內地出口商的市場佔有率仍然上升。

恒生指,近年內地成為全球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電池的主要生產國。新興行業的興起,不僅有助吸引投資,也有助於增強內地產出的需求以及提高內地出口的競爭力。自 2021 年初以來,內地太陽能板及電動車的產量已分別增加逾三倍及八倍。而兩類產品及相關零組件出口也見上漲。其中,以年率計,內地電動車的出口量由三年前約 40 萬輛升至現時的 160 萬輛以上。

出口市場方面,近年內地佔全球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由二十年前約 7 至 8%,升至疫情前的 12.7%,再升至現時高於 14% 的水平。內地為減低對歐美出口的依賴,過去二十年,與一帶一路國家、東盟國家、拉丁美洲及非洲積極建立緊密的貿易伙伴關係。東盟國家現已成為內地最大的出口市場,佔內地貨物出口約 17%,高於十年前的 12%。同期,出口至拉丁美洲及非洲的份額亦見上升,但出口至歐美的份額則下跌。雖然外圍環境的挑戰,意味未來數季內地經濟增長或從首季的 5.4% 略為放緩,但仍然預測今年全年內地經濟增長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