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在快閃店前駐足的年輕人,眼神不再只為顏值和包裝發光。他們低頭查看成分表、打開小紅書、B站、知乎等平台檢索測評,甚至翻看幾百條真實評論,只為作出最「值」的選擇。Z世代的消費決策,正在經歷一場「科學革命」。當廣告文案逐漸讓位於實驗室數據,當品牌光環褪色後露出成分標籤,這代年輕人用顯微鏡般的消費觀,重新定義了「值」的內涵。

相對於印着大牌logo的商品,Z世代追求「買得值」。他們不願再為品牌溢價交「智商稅」,轉而在功能與價格的黃金分割點上,重新定義消費主權。

奢侈品品牌曾依靠大logo和身份象徵吸引年輕人,但這一模式正顯露裂痕。貝恩諮詢2024年報告顯示,在30歲以下消費者中,45%的人認為「奢侈品不再代表身份象徵」,這一比例在中國內地市場尤為顯著。年輕人更傾向於將消費預算分配到體驗型消費而非物質商品,並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這一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同比縮水2%,5,000萬消費者悄然離場。
平替產品更適合日常生活
這股解構傳統消費邏輯的浪潮,在數據層面展現出驚人能量:拼多多海外版Temu席捲全球,兩年內創下4億次下載紀錄,單季GMV暴漲200%的曲線引行業注目;優衣庫在中國市場創下29%的同店銷售增幅,其「基礎款+黑科技面料」的組合拳,讓動輒萬元的設計師品牌顯得笨拙陳舊;韓國SPAO則靠「IP聯名+平價」策略穩居Z世代購物車首位。這些都恰恰折射出年輕一代不再為logo支付溢價,卻願意為經典設計的使用權買單。
「大牌的溢價太嚴重,普通人很難消費得起。平替產品款式相近,價格親民,更適合日常生活。」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蔡庚延坦言,自己更願意為「看起來一樣但性價比更高」的平替買單,「不是一味追求大牌,是找到實用又好看的產品」。他的想法不只屬於個人,更是Z世代理性選擇的映照:在生活節奏與消費壓力兼具的當下,「質價比」成為他們挑選服飾、美妝、日用品時的重要標準。
「成分黨」「參數黨」崛起
廣西南寧23歲的護士莊莊曾是美妝博主的忠實追隨者,為了改善因夜班導致的痘痘問題,她嘗試過博主推薦的濕敷方法和祛痘產品,卻收效甚微。最終,她轉向三甲醫院皮膚科,在醫生建議指導下才成功解決了痘痘困擾。「後來我才意識到,很多『種草』視頻其實是軟廣,要靠自己去了解成分和原理。」她開始研究水楊酸、果酸等活性成分的消炎機制,也逐漸成為「成分黨」中的一員。
「成分黨」「參數黨」的崛起,正是Z世代理性消費的表現。他們不再輕信廣告,而是相信科學數據與「用腳投票」的用戶反饋。社交媒體短視頻與社群討論,為這場理性選擇提供了信息源,也構建起一套從「種草」到「去偽存真」的消費閉環。熱衷於電子產品的「95後」張遼曾被一款千元耳機種草,但深入查閱參數後發現,國產某品牌的「平替」不僅支持LDAC高清傳輸協議,還具備主動降噪和雙設備切換功能,性價比更高。「我現在買數碼產品,第一步就是看參數表和拆解視頻,再去社群看用戶測評。貴的不一定好,適合自己的才是真值。」
大促囤貨被「日常好價」替代
在Z世代眼中,真正的「值」不只在價格,也在配方、參數與適配感之間找到平衡。從盲目跟風到科學決策,從品牌崇拜到成分溯源,他們用數據驗證選擇,用社群校準方向,在消費中逐漸實現從「盲信」到「自洽」的轉變。
在剛剛結束的內地電商平台「618大促」中,直播間的喧鬧與平台的巨額補貼,卻未能完全點燃消費者的購物激情。在上海工作的「90後」白領鄒女士直言:「現在天天都是促銷,沒必要非等到618。」以往大促囤貨日用品的習慣,如今已被「按需購買」取代,鄒女士的心態轉變,折射出當下消費者「精明」與「冷靜」的消費特質。
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的《2025年中國購物者報告》揭示了這一趨勢:2024年中國快消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僅增長0.8%,其中銷量增長4.4%卻被平均售價3.4%的跌幅抵消。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區總經理李嶸指出,這意味着消費者需求仍在,但花錢愈發謹慎理性,高性價比的平替產品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消費平替」正逐步成為主流,傳統大促囤貨模式被「日常好價」新渠道所瓦解。
廣西在校大學生怪怪的消費選擇,便是「平替黨」的縮影。對於護膚品中的粉底液,她會選擇信賴的大牌,但像使用頻率較低的口紅,她更傾向於平替產品,「我不想再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所以日常都會淘一些比較平替的東西。」數據印證着這種轉變: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平價彩妝銷售額同比增長42%,Z世代佔比超70%。在年輕消費者眼中,300元(人民幣,下同)的口紅與30元的「鏡面唇釉」可能共享同一家代工廠,但後者能讓她們毫無壓力地集齊全套「女團色號」。
算法重構消費鏈路 平價商品「品質平權」
在全球消費市場的革新進程中,憑借科技賦能的供應鏈革命與算法驅動,正以「平價替代」邏輯改寫行業規則。2024年,Temu以708億美元GMV、2.92億月活的規模躋身全球電商第一梯隊,其「全託管+半託管」雙軌模式整合超2,000個中國產業帶資源,通過AI算法將訂單交付周期縮短至1.4天,物流成本較傳統模式降低35%。這種「直連供貨商+數據驅動」的機制,使平台商品價格僅為亞馬遜同類產品的30%-50%,日均包裹量突破160萬個。

他人評價成消費決策關鍵
Shein則以AI柔性供應鏈構建競爭壁壘,其三層智能體系實現從趨勢捕捉到生產的全鏈路數字化:通過每日抓取百萬級社交媒體圖片提取流行元素,結合2億用戶行為數據構建精準畫像,設計到生產周期壓縮至7天,庫存周轉率較傳統快時尚提升4倍。2024年,Shein營收達380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小單快反」模式(先小批量生產不同款式的產品進行市場測試,再透過終端數據回饋,對其中的「爆款」進行快速返單,以此實現利潤最大化)日均上新超1萬款,面料利用率提升23%,直接衝擊Zara、H&M等傳統品牌的定價體系。
這些平台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依託供應鏈技術革新與算法精準匹配,重構了消費市場的價值鏈條。以Temu為例,其美國市場用戶中,年收入超10萬美元的家庭佔比達38%,顯示「平替消費」正突破圈層限制。而在國內,年輕消費者決策日趨理性,愈發依賴網絡信息。社交媒體、攻略平台、評測內容不僅是其重要信息渠道,也幫助他們精準錨定有價值的消費信息。貝殼財經調研顯示,他人評價與推薦已成年輕人消費決策的關鍵因素。超兩成(28.05%)受訪者坦言購物時必仔細研讀他人評價推薦,近四成(38.48%)也常以此作為參考,影響力僅次於價格信息。
今年20歲的廣西大學生魚魚曾在1688嚴選(阿里巴巴旗下工廠直供平台)購買「阿瑪尼405唇釉平替」,價格僅為阿瑪尼的五分之一,但她表示「質地與顯色度接近原版」。「在小紅書看到測評後,直接在圖搜比價找到同源工廠貨,省下的錢夠買三支。」和魚魚一樣通過小紅書「種草」平替的年輕消費群體不少,也折射出科技賦能的深層邏輯:當供應鏈透明化、需求預測精準化、履約效率極致化,平價商品亦可實現「品質平權」。

相關閱讀:
(有片)Z世代消費新主張|Z世代消「廢」智慧:我的奢侈品我來定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