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喆煜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徵的生產力形態。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驅動力。它不僅關乎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更關係到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與國際競爭力的增強。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和地位,理應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好內聯外通的作用,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助力,這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支持香港、澳門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實現更好發展」殷切期望的積極回應。
就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因地制宜的重要性。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江蘇憑藉其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雄厚的產業基礎、強大的科研實力、優越的營商環境,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考察山西時指出,「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黨中央交給山西的一項戰略任務」,同時強調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改造傳統產業、因地制宜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結合起來,當中點名氫能等新能源。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必須立足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之路。香港可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其傳統產業,結合其「八大中心」功能,優化產業結構,例如,氫能結合香港傳統產業,可以在「氫能+金融」「氫能+航運」「氫能+物流」「氫能+發電」這幾個方向發力。同時也將氫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豐富香港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有了方向和路徑,更需落地舉措。我結合工作實際,以氫能產業為例建議提出「點線面三個一」發展模式:以產業鏈核心環節為「一點」,繼續引入國內外氫能頭部企業,強化香港新能源產業體系;以全產業鏈協同為「一線」,縱向貫通製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各環節,橫向聯動金融、物流、碳資產管理等,結合創科和新型工業,打造引領性示範項目;以區域協同與國際合作為「一面」,實現氫能領域的內聯外通,與長三角、大灣區建立相關合作發展機制,並通過「晉港通」鏈接和借鑒傳統能源大省山西轉型發展氫能的經驗,同時與歐洲、中東等建立深入國際化合作,在香港北部都會區充分發揮其作為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的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氫能示範應用場景,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戰略支撐點打造國際化示範應用場景。
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愛國愛港的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保障。我們將以「雙碳戰略進社區」推廣綠色低碳理念,以「山西文化進社區」增強港人國家認同,以「左權家書」等抗戰故事厚植青年家國情懷。
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緊扣「因地制宜」四字。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以江蘇為鏡、以山西為鑒,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落實「一點、一線、一面」布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作者為國際新能源產業聯盟召集人兼執行主席、「晉港通」發起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