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呆呆
依麗姐姓史,是30多年前從北方來的「老深圳」。
認識依麗姐那年,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愛不可及》正準備在大鵬半島開機拍攝,依麗姐在那邊也有個家,她的先生周煒是深圳知名攝影師、影視人,也是電影導演、我的師父胡野秋的老朋友,他們很熱心地帶我們去勘景,向我們推薦了一些值得拍攝的景點,又領我們到他的工作室喝茶……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依麗姐給我的感覺卻像是自小就識得的鄰家姐姐一樣,她氣質高貴,舉止優雅,談吐得體,待人親切熱情,有點像是美國電影《羅馬假期》裏那個從王宮逃出來閒逛的柯德莉夏萍。
高貴的底色是善良和愛心。柯德莉夏萍是一個好演員,同時也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依麗姐亦是,她一直在做各種公益活動,曾是「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的主任,「關愛抗戰老兵基金」任職結束後,她又把兩個為公益項目募捐的微信群改成「依麗一家親」。群裏近200人,都是熱心公益、熱愛藝術和熱愛生活的,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業的精英,以及海內外的優秀學子,他們以輩分定位各自的身份,譬如香港慈善總會主席鄭蘇薇女士在群內就被稱呼為「大姨姐」;他們雖無血緣,但和家人一樣彼此溫暖,彼此相愛,相互扶持着向前走……一家人如此一走便是近十年,他們之間的愛吸引和感動了無數人,就連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桂賢奶奶也出席過「依麗一家親」的周年慶活動。
依麗姐帶着「依麗一家親」不停地舉辦公益活動、環保活動,組織各種愛心眾籌、捐贈,到養老中心慰問長者,也不斷地舉辦各種沙龍、藝術展、音樂會、詩會、讀書會等,形成依麗家族獨有的文化調性,也成了一股充滿生機、充滿愛的向上生長的力量。導演李亞威因此拍攝了紀錄片《依麗一家親》,將依麗家族中多年積累的故事和記憶記錄下來,在深圳電視台播出,獲得了2022年第28屆中國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
近年來依麗姐數次邀我參加她組織的文化活動,我都因人在外地,或是時間上有衝突而錯過了。前些日依麗姐再次邀約,我一口答應,冒着烈日駕車3個多小時,從廣州花都趕到深圳鹽田港赴約。有朋友笑我,夏日炎炎,山長水遠地往返6個多小時去參加一個小小的詩會,太不值得。然而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值得了。
我去參加的「向海而歌」詩會已是依麗姐組織的第14場主題詩會。「依麗一家親」的家人和其他朋友們因詩歌聚在一起,在大海邊隨性朗誦自己喜歡的詩人的詩,或是自己的原創詩歌。那天的詩會是我長久以來最快樂的一天,見了許多久違的老友,又因自己的原創詩捧回一個「桂冠詩人」獎,收穫一本詩集和一個漂亮的筆記本。
那本獎勵給「桂冠詩人」的詩集是法國詩人伊夫·博納富瓦的《仍在一起》,周煒先生手書題款。彷彿是上天注定,要讓我從此尋回失落已久的詩心,讓我與詩仍在一起,也與依麗姐那樣志同道合的,由朋友變成家人的親人仍在一起,快樂地向海而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