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平理

北環線落實規劃,為北都區建設組上重要的一塊拼圖,也為港深兩地陸路運輸作出創舉。路線以內地標準建造,既降低造價,也提升建造效率,是香港向國際社會展現「國標」的重要機會。

特區政府公布港鐵北環線規劃安排,主線由現時屯馬線錦上路連接正在興建的東鐵線古洞,另有支線由新田站連接位處內地的皇崗口岸站,途經河套區。特區政府目標是兩線並駕齊驅,於2034年落成。

北環線的建設亮點,包括貫通北都區多個重要區域,包括新田科技城、「北都大學教育城」,以及河套區;另外支線終點站將設於屬內地範圍的皇崗口岸,連通港深兩地地鐵網絡,實施「一地兩檢」通關模式。新線路實現人員跨境高效流動,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基建先行」、「創造容量」,是本屆特區政府的運輸規劃方針,未來整個北部都會區將發展為一個最終能容納約250萬居住人口和提供約65萬個工作職位的都會區,北環線落實動工,期望可在居民和企業大規模遷入前通車,避免早年新市鎮居民要當「開荒牛」的不便環境,增加北都區發展潛力,化解「住屋難」的民生難點,並及早讓北都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對接,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基建成本以及建設進度廣受社會熱議,北環線提出採用內地設計標準及施工規範,以及引進內地嶄新機械、建築物料和創新建築技術的安排,估計可令整體造價下降20%至30%。此舉意義,除了降低工程成本,更重要的是香港可通過其內聯外通平台的功能,向國際社會展示「國標」為科技與基建發展繫好「安全帶」「創新鏈」的重大作用,說服國際社會採納「國標」作為工程與產品製造的工藝安全與水平參考,印證中國製造、中國智造的產物是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