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中大聯合書院校友會在上星期六,組織校友參觀「雪域的祝福」唐卡藝術展。該展覽是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之一,由鴻文慈善基金聯同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等多間機構合辦,並獲崇光啟德店全力支持。展覽由即日起至7月20日,於崇光啟德店10樓舉行,展出一系列十九至二十世紀的珍罕大型唐卡畫作,從歷史、藝術及文化角度,予市民一睹博大精深的唐卡藝術造詣。

唐卡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禪修工具,題材廣泛,有藏傳佛教的佛本尊像、護法神像、祖師像等,也有歷史民俗,幾乎包羅所有西藏生活內容,向有西藏的百科全書之稱。今次展出的均為大型唐卡,由畫僧每日禮佛後,於純棉布幔上,以礦物質顏料與金箔誠心繪製,令畫作不僅色彩艷麗,且可保持幾百年依然鮮艷如初,令人大開眼界。大會更特別安排導賞員,由淺入深地向到訪者介紹何謂唐卡、如何繪製,到各式畫像中所展現由佛祖釋迦牟尼到各式藏傳佛教諸佛背後的故事,也順道講解一些佛學哲理,聽後獲益良多。

唐卡展中諸佛像,不少都是慈眉善目,意在普度眾生,但當中令文公子留下深刻印象者,是一些畫中主角皮膚黑藍,怒髮直豎的「忿怒相」。據解說,唐卡中所描繪的「忿怒相」,是佛菩薩、護法或本尊在特定情境中,所展現出的威猛、憤怒、怖畏的外貌與姿態,除具兇猛威嚴的面容與肢體動作外,有些更身披動物皮,手持金剛杵,頭戴骷髏冠,腳踏白象王,目圓睜,齒尖露,以表達力量與威懾;連傳統中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多手臂,持法器,面目兇猛的「忿怒相」。然而,原來該些看似兇猛的力量和威懾,並非要殺傷人命,反而是用來降伏魔障,所要破除的是眾生的執念和煩惱。

觀賞「忿怒相」的唐卡時,文公子立時想起「止戈為武」此一成語。動武的原意,不是只戰勝敵人,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止戰」,達至和平。相信每位守法的香港市民,都難以忘懷2019年發生的黑暴事件,當時街頭暴亂,只要講一句黑暴分子不中聽的說話,就會被暴力圍毆。幸得中央及時通過香港國安法,以雷厲風行之勢,短期內平息暴亂,助香港社會回復安寧。今年適逢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見到所展「忿怒相」唐卡,心感今日港人可悠閒觀賞,香港國安法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