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最近幾天,「原生職場創傷」的概念火了,連《人民日報》都下場給遭受一萬點暴擊的社會新鮮人們開「樹洞」。所謂「原生職場」,指的是年輕人初入社會從事的第一份長期工作,而「原生職場創傷」,則自然是做這份工時,因公司環境、文化氛圍或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創傷類似於「原生家庭創傷」,形塑了一個新人對工作的認知、對權威的態度以及職業生涯的價值觀;它更會變成「烙印」,影響後續的職業選擇和心理狀態,甚至延續一生。

這讓小狸想起硅谷著名創投人納瓦爾的名語錄:「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在重大決定上花更多時間。人生早期有3個重大決定:在哪裏生活,和誰在一起,從事什麼職業。」這3個最初的選擇,往往決定了今後的視野、習慣和思維方式,而這些選擇的後果,遠比我們當下所意識到的更為深遠。

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裏去,它都會跟着你一生一世。」《走出非洲》中也說︰「一座城市不可能不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不管你覺得它是好是壞,它都像是精神領域裏的萬有引力,深深吸引着你。」尤其對於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住在哪裏』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選擇,也不止是融入城市價值觀的靈魂塑造,它在現實的層面也更關係到他們所能接觸的文化、資源和機會。而這種環境的差異,會影響一個人對職場的期待,也會塑造他們對『成功』的定義。」

「和誰一起」是第二個關鍵選擇。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往往對領導、同事和團隊文化有着極大的依賴性。一個和諧的團隊和有遠見的領導,能幫助新人迅速成長;而一個充滿內鬥、冷漠甚至壓榨的環境,則可能讓人對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在職場中,權力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深遠,因為它不僅塑造了個體的工作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他們的人際交往模式。一些人在職場中失去了信任感,甚至將這種不信任延續到生活中,導致人際關係破裂。

第三個決定是「從事什麼職業」。初入職場時,許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往往只是隨波逐流,選擇「看起來不錯」的工作,但這就很可能會因性格與工作不匹配而感到痛苦,從而喪失對職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職業選擇往往會帶來「路徑依賴」。一旦進入某個行業或職位,人往往會愈來愈熟悉這個領域,從而更難跳出舒適區。但如果初期的選擇是錯誤的,這種路徑依賴便可能加深「原生職場創傷」。有些人因此陷入一種「職業囚籠」,即便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敢輕易離開,因為他們害怕重新開始。

對於缺乏人生經驗的新人來說︰「『原生職場創傷』有時確實很難避免,但好在它並非不可治癒。而另一方面,年輕時遭受挫折不失為更好的歷練。重要的是學會處理和應對,培養正向思維和成熟心態。而菜雞,也正是在這些淬煉中慢慢化身海東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