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協中電新世代獎勵計劃頒獎 中五女生分享曲折成長故事
「人生就像一杯陳年葡萄酒,經歷過歲月的醞釀,才能散發出獨特的香氣。」17歲中五女生鄧樂琳,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娓娓道出在成長期間歷盡曲折後,其積極睿智的感悟。看似與年齡不相符的早慧背後,是樂琳於黑暗中跌倒站起來的真切體驗。2019年,樂琳父母在一個月內相繼因癌症離世,她大受打擊,更確診思覺失調,在醫院留醫6個月,其間一度因不願服藥飽受精神煎熬。在醫護人員的關愛與病友的陪伴下,讓樂琳開始反思生命的價值,決心接受治療,並且成功康復重回人生正軌。她希望繼續投身義工服務,將關懷帶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在新界鄉議會元朗區中學就讀的鄧樂琳,是本年度「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得主之一。在昨日計劃頒獎禮後,她細細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對樂琳來說,2019年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年。她的母親因肺癌離世,一個月內父親又因腎癌病逝。面對雙重打擊,令她和妹妹陷入無邊的悲痛與孤獨。家中失去了溫暖,生活變得冷清而壓抑。
「那段時間,我整天待在家裏,什麼都不做,只是躲在書房的床上,把自己埋在被子裏,甚至拒絕吃飯,導致體重急劇下降。」樂琳回憶道。某一天深夜,壓抑已久的情緒突然爆發,她崩潰大哭,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與絕望。
曾抗拒治療 醫護關懷下好轉
在姑媽陪伴下,樂琳到醫院接受檢查,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此後,她先後在天水圍醫院、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的兒童精神病病房接受治療。起初她不願服藥,經歷了情緒失控、自我否定等痛苦時刻,但也在家人、護士及病友的支持下逐漸找到人生的希望。
「在天水圍醫院時,有一位護士在我生日時送了卡片和禮物,讓我感到十分溫暖,而且病友們也會和我分享自己的經歷,讓我明白自己並不孤單。」正是這些點滴關懷,讓樂琳意識到人生雖如過山車般有起有落,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走出低谷。在醫生耐心開解下,她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病情逐漸改善。「雖然藥物有副作用,讓我體重增加不少,但它對我的病情有很大幫助。」如今樂琳已經康復,只需定期覆診服藥。
成功從困境走出來的樂琳,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將自身經歷化作幫助他人的動力。她去年曾到洪水橋探訪獨居長者,特別記得當時與陳婆婆深入交談,感受到長者需要的並非憐憫,而是關懷與傾聽。「那次探訪讓我明白,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需要支持與照亮彼此。」
同時,樂琳也開始直面社會對精神病的偏見,「以前我也曾認為精神病患者是不正常的,但經歷這一切後,我明白那些標籤是不公平的。我們都是普通人,也需要被關懷,而不是被當作異類。」
「可以走得慢但一定要前進」
如今,樂琳與妹妹相依為命,生活漸上正軌,學業成績也見改善。她雖然曾考班級倒數,但老師的一句「不需要與別人比較,只要持續進步」讓她受益匪淺,也成為她人生的座右銘:「你可以走得慢,但一定要堅持前進。」
展望未來,樂琳決意繼續多做義工,以自身堅毅精神影響身邊人,「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只要堅持,就一定能走出低谷,迎接人生的光明。」葡萄酒隨時間流轉而變得芬芳,樂琳也如同她的名字般,在歷練中悟得助人的快樂,並展示美玉(琳)的光芒。
本年度「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以「逆流之光,綻放未來」為主題,共接獲72間中學及青年服務單位提名185位學生參與,最終選出包括樂琳在內共20名得獎者。他們經歷家庭變故,或面對病痛、學習困難與情緒困擾,但無一例外地展現了勇敢與堅毅,自強不息地克服困難,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為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