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近日,美國據報解除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公司對華出口管制,外界普遍將此視為中美貿易戰的「休戰信號」。這一舉措固然值得樂見,但更應被理解為對中國加快芯片等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製的「促戰」號角。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技術依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回顧歷史,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從未停止,從晶片製造設備到設計軟件,層層加碼。中國在壓力下奮起直追,日前龍芯3C6000處理器的發布便是明證。這款完全基於自主指令系統的處理器,不僅性能比肩國際主流產品,更實現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全鏈條國產化,標誌着中國在「算力主權」領域的關鍵突破。美國此時放鬆管制,或許正是意識到封鎖根本無法阻擋中國自主創新的步伐,反而加速了中國技術突圍的進程。

與此同時,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正積極布局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從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即將投入運營的兩條第三代半導體中試生產線,到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強大算力支持,以及即將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等,均為本地創科生態注入強勁動力。

香港應充分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一方面積極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港,推動「從零到一」的原創性突破;另一方面,加強與內地產業鏈協作,加速「從一到N」的成果轉化。例如,香港微電子研發院聚焦碳化矽和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既可彌補業界對中試環節的需求,又能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完善的產業配套,快速實現技術落地,從而加快整體創科產業發展。

美國的技術管制鬆綁,絕非競爭的終點。對中國而言,這既是機遇,更是警醒——唯有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香港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節點,更應把握時機,以開放匯聚全球資源,以創新驅動產業變革,在對接國家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發揮香港力量,不斷攻關克難,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香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