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暢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印發《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該辦法將從8月1日起施行。與早前監管部門針對貴金屬行業提出的反洗錢要求相比,該《辦法》將貴金屬和寶石全產業鏈均納入反洗錢監管,同時也將提交大額交易報告的起點金額由5萬元(人民幣,下同)提升至10萬元。專家表示,《辦法》對於風險機構採取強化措施,低風險機構可簡化流程,提升了監管精準性。同時,黃金未來或將是穩定幣的重要錨,對於反洗錢防控提出實質性挑戰,加強對貴金屬市場的反洗錢監管,可以從源頭上堵住穩定幣可能存在的漏洞。
《辦法》規定,從業機構開展人民幣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或者等值外幣現金交易的,應當根據本辦法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客戶單筆或者日累計金額人民幣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或者等值外幣現金交易的,從業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在交易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從定義來看,《辦法》明確「貴金屬」是指黃金、白銀、鉑金等及其鑄幣、標準條錠、製品、中間產品和精鍊後的原材料等,「寶石」是指鑽石、玉石等天然寶石的各類原材料及首飾、製品實物形態。
西安交大客座教授、獨立經濟學家景川向香港文匯網表示,貴金屬和寶石具有高價值、易攜帶、易變現、交易匿名性強的特點,歷來是洗錢、恐怖融資及上游犯罪的重要渠道。《辦法》提出對於風險機構採取強化措施,低風險機構可簡化流程。這一設計遵循了「風險為本」原則,避免「一刀切」式監管,提升監管精準性,體現監管已經進入了寬緊適度,高效精準的階段。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穩定幣的熱潮仍在持續。一些創新穩定幣項目開始探索將黃金作為抵押資產。在景川看來,穩定幣是未來大國博弈的重要內容,但也可能存在逃避監管的跨境資本流動。黃金未來或將是穩定幣的重要錨,這將會涉及跨境大額資產流動與價值儲備,對於反洗錢防控提出實質性挑戰。因此需要配套的監管措施來防範風險,所以目前階段,確保黃金不會成為洗錢的標的極為重要,《辦法》確保金融創新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進行。
景川表示,長期看,《辦法》符合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標準,有助於我國貴金屬和寶石行業融入全球供應鏈,減少跨境交易摩擦。通過合規降低被利用於洗錢的風險,進一步維護行業整體信譽,吸引大量合規資金流入。積累的盡職調查數據可轉化為風控能力,助力機構精準營銷和反欺詐。隨着監管科技的應用,行業的反洗錢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成為我國反洗錢體系中的標杆領域。
「該辦法主要針對貴金屬行業的從業機構履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義務而設置,對普通百姓日常正常買金影響不大」,北京天雅珠寶城銷售人員胡女士向記者表示,她所在的門店的黃金飾品銷量並未受此影響。「當前使用超過10萬元現金購買黃金、珠寶的消費者相對較少。而刷卡消費不受新規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