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世界性體育賽事的活躍,主要得益於全球電視轉播的普及。受歡迎的體育賽事經過專業的電視製作,生成公用信號,再轉播到世界各地觀眾的家中,這一過程形成了一個成熟的體育產業鏈:世界盃的各隊比賽被視為原材料,而電視製作則是生產商,體育轉播版權則是市場銷售的一部分。每個環節都需要龐大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奧運會、世界盃和亞運會等賽事的電視版權價格如此昂貴,這些費用是否物有所值呢?則取決於各地市場的需求與商業決策。奧運會和世界盃的商業價值較高,版權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能夠以高價售出,但在一些較小市場或落後地區,則未必具備相同的價值。
例如,2024年7月,美國NBC和迪士尼以高達770億美元簽下了連續11年的NBA版權合約。在香港,這樣的金額無疑是天文數字,是否值得則需視市場情況而定,因為電視台之間的競爭往往會推高價格。早在十多年前,香港的體育版權價格因競爭而大幅上升,2008年北京奧運的版權費用為200萬美元,而到2012年倫敦奧運卻飆升至1,700萬美元,然而到了近幾年,因疫情及全球經濟不景氣,電視版權的市場也出現了回落,但近期一些電視台因爭取收視又再提高價格購買體育賽事版權,所以,在商討購買電視版權時,需要掌握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及可能的出價。
體育賽事的電視版權雖然可以賺錢,但也可能損失慘重,如果代理商承包後,發現市場預測失準,電視台不接貨或被壓價,則可能會造成嚴重虧蝕。體育版權通常有時限性,一旦比賽日期過去,便失去價值。筆者曾經在工作中免版權費轉播一場英國重要足球決賽,因代理商在比賽前4天通知我們免費給予版權,當時正值球迷四處尋找收看渠道,我們立刻調整其他節目以直播該賽事,結果收視不錯。
目前,2026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世界盃,香港的電視版權估計在3,000萬美元,而由於參賽隊伍從32隊增加至48隊,賽事場次從64場增至104場,版權費理應有所增加。然而,日本的電視台對於過往2億美元的版權,目前卻不願意增加支出,加上主要商營電視台如Japan TV和TBS並不打算轉播世界盃,僅有NHK、朝日電視和富士電視會播報一些重要場次,因此日本的世界盃版權價格並未上升。FIFA(國際足協)預計2023年至2026年的版權收入將從2019年至2022年的34.26億美元增至42.64億美元,增幅達20%,因為比賽的場次增加達60%,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部分賽事的水準是否會因此降低?明年2026年6月11日至7月19日的世界盃將揭曉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