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業樑
2025年7月1日,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布「港澳平」署名文章深刻指出,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持續完善,愛國愛港主流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然而,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和歐盟對外行動署發言人仍罔顧香港國安法為香港帶來的穩定與發展,拋出顛倒黑白的言論,試圖混淆視聽。事實上,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保護港人福祉和國際投資者利益的「定海神針」,而那些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的個別政客,其虛偽雙標與「以港遏華」的圖謀,早已在歷史與現實中暴露無遺。
西方政客的虛偽雙標:人權幌子下的霸權邏輯
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在聲明中聲稱香港「公民自由受到侵蝕」,卻對2019年香港暴徒破壞立法會、焚燒民居、襲擊員警的暴行視而不見;美國政客韋殊(Jim Risch)指責香港「法治被顛覆」,卻選擇性遺忘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中暴徒衝擊權力中樞的場景。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暴露出西方勢力所謂「人權」「法治」口號的虛偽性——當人權與法治成為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時,其本質不過是霸權主義的遮羞布。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歐盟聲明中提及「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但事實上,英國在香港回歸後早已喪失對香港事務的發言權。《中英聯合聲明》明確規定香港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對香港擁有主權、治權和管轄權。西方勢力動輒拿《聲明》說事,實則是妄圖否定中國對香港的主權,踐行「以港遏華」的政治圖謀。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韋殊的言論,更是將美國插手香港事務的野心暴露無遺——當香港依法維護國家安全時,他們便跳出來污衊「香港已與中國無異」,其真實目的是破壞「一國兩制」,將香港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
國安法例:港人福祉與國際利益的守護者
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立法與實施,絕非所謂的「壓制工具」,而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香港街頭暴力肆虐,法治基石動搖,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國際投資者信心也瀕臨崩潰。正是香港國安法的出台,迅速遏制了激進勢力的破壞行徑,讓香港重新回到法治軌道。資料顯示,2024年設立的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已有超過85萬人次參觀,「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成為社會普遍共識。這充分證明,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讓香港市民深切體會到穩定帶來的紅利。
從國際投資者角度看,法治環境的穩定是投資決策的核心考量。香港國安法明確界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清晰的行為邊界,反而增強了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英國商會、美國商會等國際機構多次表態,認可香港國安法為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奠定了法治基礎。所謂「損害國際聲譽」的說法,不過是少數反華勢力刻意編造的謊言,與香港持續吸引國際資本的現實完全相悖。
美國顏色革命劣跡:破壞穩定的 「國際慣犯」
回顧歷史,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策動顏色革命的斑斑劣跡,早已讓其「民主燈塔」的偽裝徹底破產。正如附件文章所揭露,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等非政府組織,長期在中東、東歐等地資助反政府勢力,導致「阿拉伯之春」演變為「阿拉伯之冬」——敘利亞陷入內戰、利比亞四分五裂、埃及政局動盪,數千萬民眾流離失所,經濟損失高達6140億美元。在烏克蘭,美國資助的勢力發動暴力政變,引發持續多年的衝突,大量平民傷亡。
在香港問題上,美國的黑手同樣清晰可見。2014年,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顧問白邦瑞公開承認向港獨分子提供數百萬美元資金;2018年,「佔中」幕後策劃者鄭宇碩的前助理張達明以親身經歷,揭露「佔中」運動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指揮、資助的事實。如今,當香港國安法阻斷了外部勢力干涉香港的管道,這些勢力便氣急敗壞地進行抹黑,其「關心香港」的偽裝下,是唯恐香港不亂的險惡用心。
中華文明的智慧:國安家安的歷史邏輯與民族共識
中華文明五千年,「家國同構」的理念深深植根於民族基因。「國家」二字在英文中僅是「nation」幾個簡單英文字母的排列;而中文裏的「國」以「口」為框,勾勒出疆域的輪廓,象徵著領土的邊界與守護,「家」字上部似屋頂遮蔽,下部以「豕」(家畜)為形,宛如一幅鮮活的生活圖景,將「居有其所、家有生息」的意象娓娓道來。這般構字智慧,恰如一幅暗藏深意的畫卷——「國」之框護佑着「家」之安寧,「家」之存續依託於「國」之穩固,於字形之中便悄然道出「無國何以為家」的千年哲思。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赤誠,中華民族始終將國家安全視為民生福祉的前提。香港回歸28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築牢國家安全的基石,才能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才能讓700多萬香港市民共用發展成果。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本質上是「王道」與「霸道」兩種截然不同理念的激烈較量。孫中山先生1924年於日本神戶發表演講,指出西方是仰仗「船堅砲利」之霸道文化,而亞洲是「以德懷人」之王道文化,應該提倡建設一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禮記・禮運大同篇》描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的理想大同圖景,是世界和平的藍圖,也是東方文明始終以仁愛、包容、和諧為核心,強調群體共生與互助共濟,以道德感化與文化交融為紐帶構建秩序的精神源流。反觀西方,其秉持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霸道生存主義,推崇以武力、強權為手段擴張勢力,以利益至上的邏輯衡量一切,將競爭置於絕對主導地位。一個以和為貴、兼濟天下,一個崇尚對抗、唯我獨尊,二者在價值取向與發展路徑上的本質差異,正是中西方文明衝突背後「王道」與「霸道」的深層博弈。
當前,個別西方勢力的指責與抹黑,本質上是文明衝突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對抗。他們無法接受中國的發展壯大,更無法容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現穩定與繁榮。但歷史早已證明,任何試圖分裂中國、破壞香港穩定的圖謀,都將在14億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面前破產,在璀璨的中華文明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不堪一擊!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的事務完全屬於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指手畫腳,更不應將香港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香港市民和全體中國人民有足夠的智慧與決心,守護好「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果,讓香港在國家安全的保障下,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綻放「東方之珠」的耀眼光芒。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