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7月1日,醒獅——張利生盧溝橋系列攝影藝術展在在河南省美術館開幕,展出這位攝影師歷時六年多潛心創作的「醒獅·盧溝橋」專題攝影作品。

八十年前,盧溝橋畔的「七七事變」(史稱盧溝橋事變),揭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並由此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盧溝橋事變,是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起點,是永載史冊的國殤紀念日。

張利生歷時六載寒暑,潛心拍攝這座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華北古橋——盧溝橋,其作品不僅展示了號稱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的詩意風光,更深刻的呈現了這塊全民族抗戰爆發地、國家重大歷史事件紀念地的獨特風貌與精神象徵。

張利生曾是中央電視台紀錄片資深導演,他把紀錄片的系列概念運用到圖片攝影中,以影像承載意像的藝術手法,啟發觀眾與圖像產生互動。在創作中,張利生運用多元攝影語言,或宏觀取勢,或微觀探幽,或紀實白描,或象徵隱喻,用一幅幅震撼人心、直擊靈魂的畫面,一個個黑雲壓城、鐵骨錚錚的瞬間,闡釋了戰爭與和平的宏大命題,彰顯了中華兒女英勇頑強、威武不屈的抗爭精神,展示中華兒女在新的時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在當今攝影領域,專志於盧溝橋題材者屈指可數,張利生的作品彌足珍貴,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非同凡響。此次展出的作品,在黑白與彩色之間,構建了我國人民集體記憶的形象檔案,呼應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主的深刻理念,展示了我國人民呼喚和平、嚮往安寧、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透過鏡頭,觀眾能感受到張利生強烈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3日。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