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調「申派」經典傳統劇目《收姜維》在香港大會堂首演。(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應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河南省越調劇團6月25至29日在港參加「中國文化節2025」演出活動,通過經典劇目展演、藝術講座及互動體驗等形式,為香港市民呈現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戲曲盛宴。河南省越調劇團團長申小梅表示,此次香港之行意義重大,承載幾代人夢想,圓了申鳳梅大師和越調老前輩們將越調帶到香港的夙願。此次香港演出也為豫港兩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促進了兩地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相互學習與借鑒。

河南越調系河南三大劇種之一,滋生出申鳳梅和毛愛蓮為代表的一些著名表演流派。越調生動地反映中原一帶的社會生活,在社會史和藝術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價值。2006年5月20日,越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華文化節2025」將於6月至9月舉行,其間舉辦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節目和延伸活動。申小梅一行參加藝人談講座、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

河南越調申派唱腔特點及演唱技巧」藝人談活動。(受訪者供圖)  

「河南越調申派唱腔特點及演唱技巧」藝人談活動6月26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越調名家申小梅、劉志友、胡紅波、趙艷琳、聶雷聯袂主講,戲曲研究者陳春苗擔任主持。講座深入剖析了申派唱腔的藝術特色和演唱技巧,吸引眾多戲曲愛好者及專業人士參與,現場互動熱烈,讓觀眾受益匪淺。

6月27日上午,「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活動在香港大會堂舉辦,河南省越調劇團為香港中小學生帶來《收姜維》《李天保娶親》的精彩選段演出,並配合生動有趣的導賞與示範。學生不僅欣賞到高水準的戲曲表演,還親身體驗了水袖、把子功等傳統技藝,感受到越調藝術的獨特韻味。許多學生表示,他們對中原戲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越調經典喜劇《李天保娶親》精彩亮相香港大會堂。(受訪者供圖)  

在本次香港演出中,申小梅率領河南省越調劇團,在香江演出經典劇目《收姜維》和《李天保娶親》,以最佳陣容展現越調獨有的傳統藝術魅力。

越調申派經典劇目《收姜維》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三國時期的歷史風雲與英雄氣概。該劇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將諸葛亮的深謀遠慮與姜維的智勇雙全展現得淋漓盡致。6月27日晚,河南越調「申派」經典傳統劇目《收姜維》在香港大會堂首演。申小梅與弟子胡紅波聯袂飾演諸葛亮,聶雷飾演姜維,精湛的表演令全場觀眾為之傾倒。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掌聲經久不息,演員三次返場謝幕,觀眾起立喝彩,並爭相上台與演員合影留念。

河南越調喜劇扛鼎之作《李天保娶親》,以其幽默詼諧的劇情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觀眾喜愛。該劇突破越調傳統的敘事風格,巧妙融入大量喜劇元素,尤其是主角李天保的憨態可掬與機智應變,為全劇增添了不少樂趣。6月28日晚,越調經典喜劇《李天保娶親》精彩亮相香港大會堂。申小梅與弟子趙艷琳分飾李天保,劉志友、張喜平、孫倩倩等越調名家聯袂出演,詼諧幽默的劇情與細膩傳神的表演贏得滿堂彩,現場笑聲不斷,氣氛熱烈。

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原河南省越調劇團)成立於1949年6月,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70餘年來,中心創演200多部優秀劇目,尤以三國戲聞名,代表作包括《收姜維》《諸葛亮弔孝》等。劇團屢獲「文華大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等殊榮,並多次赴國內外演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智收姜維》《李天保娶親》《聖哲老子》《六出祁山》等多部作品被搬上銀幕。近年來,新創劇目《老子》《吉鴻昌》《華佗》《趙一曼》等廣受好評,並9次入圍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河南省越調劇團此次「中國文化節2025」交流演出,不僅讓香港觀眾領略到河南越調的藝術魅力,也為豫港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次赴港演出圓滿成功,現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獲各界廣泛讚譽,演出後的掌聲是對藝術呈現的高度認可。」申小梅表示,此次香港之行意義重大,承載幾代人夢想,圓了申鳳梅大師和越調老前輩們將越調帶到香港的夙願。此次香港演出也為豫港兩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樑,進一步加強了豫港文化的深度互動與交融。同時,我們不僅讓香港同胞近距離感受到了越調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也促進了兩地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相互學習與借鑒。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