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江蘇省的命名,來自清代的江寧府和蘇州府,各取首字合成。今天中國還有安徽與甘肅兩省名字的來歷都是如此這般。安徽在清初建省,有安慶府和徽州府,甘肅則有甘州府和肅州府。
今天安徽的省會在合肥市,合肥縣是清代廬州府的治所。太平天國時期,原省會安慶成為清軍與太平天國軍爭奪重地,省會就暫時移到合肥,戰後再遷回。抗日戰爭勝利後,合肥再度成為省會,解放後一仍其舊。上世紀八十年代徽州市更名黃山市,市內有黃山區和徽州區。這番易名,看來該是地方官員要突出黃山的旅遊資源,加強宣傳推廣。不過日後年輕的安徽鄉親可能會感到奇怪,安徽一省的命名怎麼會跟黃山市內的小小一個徽州區有關。
安徽與江蘇原屬清初「江南省」,原為明代南直隸。這解釋了為什麼清代兩江總省管三省。其實兩江是原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一分為二,便有三省了。
類似改名情況,可謂「本縣曾經此苦」。筆者按舊俗,籍貫是廣東南海,那是沿用明清先省後縣的辦法。民國時期仍用清俗,我們廣東人沒有「廣東廣州」的籍貫,因為廣州城分屬南海和番禺兩縣,只有廣東南海人、廣東番禺人。我們南海縣本是廣州府首縣,廣州府既是廣東省「首府」,南海也就是廣東省的首縣。後來因為某些原因,地方領導將原屬南海縣的佛山鎮升格為市,南海則退為一區,反而隸屬佛山市之下。南海鄉親自嘲南海縣為「頭府頭縣頭搵笨」,先後「養大」廣州、「養大」佛山。「搵笨」是粵方言詞,大概等如「欺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筆者出生前已成立,不過從小習慣了是香港人之外,還有「廣東南海人」的鄉土認同,無法接受變成了「廣東廣州人」或「廣東佛山人」。黃山與佛山兩市都有一個山字,不過大家都不大清楚佛山的山是何所指,黃山則顯然是山區,黃山人就很有「鄉下人」的感覺了。
甘州府即張掖市,肅州府即酒泉市。漢武帝時通西域,建置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武威即古涼州,沒有被選中命名新建的省。今天全國都知有酒泉一地,那是得益於「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州飛船和天宮空間站都是在此地升空。但敦煌地小,現為縣級市,隸酒泉。但敦煌石窟國際知名,研究石窟文物成為一門重要學問,曰「敦煌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