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一抹藍自交織的夢幻色彩悄然綻放,那是大唐盛世的溫婉低語。青花瓷以不朽之姿,訴說着往昔的輝煌與風雅。絲路華章——唐代青花瓷瑰寶展近日在位於鄭州的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開幕,匯聚內地13家博物館及文物考古研究機構收藏的百餘件(套)唐代青花瓷及相關珍貴文物,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陶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藝,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青花瓷,更以藍白之韻冠絕瓷林。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陶歌》有雲:「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釉下青料與素胎相融,經窯火淬鍊幻化出空谷幽蘭般的意境。
作為內地首次唐代青花瓷專題展,來自「黑石號」沉船的唐長沙窯青釉碗,鞏縣窯白釉盞,邢窯白釉杯,來自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唐青花執壺,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缽,鄭州唐墓出土的唐青花塔式罐等一系列重量級展品,首次在今次展覽集中亮相,讓觀眾得以近距離領略唐代青花瓷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展廳中央,兩件鄭州唐墓出土的青花塔式罐格外引人注目,罐身繪「童子步打球、牡丹花等精美紋飾,鈷藍線條靈動流暢,人物姿態栩栩如生,盡顯唐代釉下彩瓷的絕代風華。
展廳內,《大唐風華》《青花故鄉》《絲路傳奇》《藍彩之魅》四個主題單元,以藍白交織的光影,徐徐展開一幅「絲路藍」與「中原白」相互交融的歷史畫卷,在青花瓷的誕生地——鄭州,見證了中華瓷藝的璀璨篇章。
大唐盛世,海納百川,繁華如夢,絲路、都市、運河、港口,駝鈴聲聲,商賈雲集,萬國商品,竟放光芒。唐朝開放包容的政策,促進了中西文化的深度交融。而絲綢之路的繁榮促進了貿易的空前發展,為瓷器創新、青花誕生鋪設了道路。釉下彩韻,白瓷純雅如天邊雲,波斯鈷料藍彩,增添錦繡華章,中西合璧,共鑄燦爛夢想。《大唐風華》單元,全方位展示大唐時期瓷器製作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風格,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盛唐的輝煌與燦爛。

在時光的深處鞏義窯的煙火依舊繚繞,那是大唐的輝煌。從鄭州唐墓中甦醒的青花塔式罐,正是遺落在人間的璀璨寶石。《青花故鄉》單元則聚焦鞏義窯的考古發掘成果,通過現場復原、文物展示和多媒體介紹,呈現唐青花塔形罐的風采,以及鞏義窯在青花瓷製作與傳播的源頭地位。
件件青花瓷訴說着大唐的繁華,純凈白瓷融合了西亞藍彩和菱形花紋,展示出唐代開放包容的氣度,那青與白的交織,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匠人們心血的結晶,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文明的傳承。
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絲綢之路如一曲激昂的交響樂,奏響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壯麗篇章。《絲路傳奇》單元藉助地圖、圖片、文物等多元展示方式,介紹絲綢之路的路徑和歷史背景,揭示唐代青花瓷在對外交流中重要作用,幫助觀眾進一步理解唐青花在絲綢之路上所承載的文化意義與深遠影響。
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青花瓷片,如同風華絕代的舞者,展現出唐代瓷藝的匠心獨運。印尼「黑石號」沉船中重見天日的青花盤,訴說着一段海上絲路的傳奇。它們見證了東西方商貿的繁榮與文化的交流,成為我們觸摸那段歷史的珍貴物證。這些青花瓷,不僅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唐代開放包容、文明互鑒精神的生動寫照。

唐代青花瓷如同深邃夜空中的一抹流星,雖短暫卻光芒四射,引領着後世與遠方的目光。唐青花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文化的使者傳遞着大唐的繁榮與美麗。《藍彩之魅》單元以時間為線索,系統梳理唐青花對後世及國際陶瓷發展的深刻影響。後世瓷器,承其精髓,宋元明清傳承創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同時,青花瓷跨越國界促進了世界陶瓷業的進步繁榮。青花瓷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感受到了那跨越時空的文化魅力。

從鞏義窯的爐火純青,到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從揚州唐城遺址的考古發現,到印尼黑石號沉船的驚世再現,唐青花將東方美學的精髓傳播至世界各地。中國古陶瓷學會專家評價:「青花瓷的誕生,蘊含着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基因。唐青花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絲路文明交融、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見證。」
在青花瓷的誕生地,鄭州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見證了中華瓷藝的璀璨篇章。從鞏義窯的爐火純青,到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唐青花不僅承載着大唐的繁華與夢想,更作為黃河文化使者,將東方美學的精髓播撒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今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8月31日,期間還將舉辦青花文創設計大賽、青少年陶藝工坊等系列活動,從多個維度闡釋展示唐代青花瓷的獨特魅力與深厚歷史底蘊,全面呈現唐青花的文化內涵、科技價值、藝術美感,以及其產生、發展、對外傳播的全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