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再次傳出積極聲音。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見美國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時明確指出,中國歡迎美資企業深化對華互利合作,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這一表態,不僅展現了中國深化開放的堅定決心,更揭示了發展中美經貿關係的應有共識——以「互利合作」為錨校準航向。

中美經貿關係的實質是「互利」。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成果,為此提供了生動註腳。隨着我國銀行、保險、證券、資管業的外資准入不斷放寬,全球前40大保險公司中,已有半數進入中國,外資公募基金加速獲批,私募機構積極布局。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機構通過合資券商、QFII等渠道深耕中國市場,既為跨國公司來華展業架設金融橋樑,又為中國企業拓展全球業務提供跨境服務。這種「走出去」與「引進來」的交融合作,既讓國際資本有機會共享中國發展紅利,又推動國內金融市場深度融入全球體系。美國金融機構在華資產規模和業務收入的持續增長,印證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莊嚴承諾,也是市場規律作用下雙向奔赴的必然結果。

中美建交40餘年來,雙邊貿易額已從1979年的不足25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近6883億美元。跨越式增長背後,是市場規律對兩國經濟互補性的有力驗證。當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美國在高端技術、金融服務等領域積澱深厚,這種經濟結構的互補性,使雙方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嵌合。互利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跨越分歧的戰略選擇,堅持平等協商才能創造增量。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面臨多重挑戰,中美兩個大國的經貿合作更顯珍貴。近期,《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落地後,深圳鹽田港立即出現「一船難求」景象,5月底赴美航線接近「爆艙」,印證了中美貿易「打不散、離不開」的剛需本質,全球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反饋。摩根大通等美企加大在華布局,既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投票,也是對「脫鈎斷鏈」雜音的有力反駁。「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一論斷正愈發顯示出穿越時空的智慧。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中美合作尤需展現大國擔當。事實一再證明,互利合作不僅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之錨,更是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壓艙石。錨定合作初心,摒棄零和思維,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兩個大國共同發展的夢想。

(來源:央視財經《光華一見》)

相關報道:

何立峰分別會見美國花旗集團董事長杜頌安、凱雷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瓦茨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