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平理
記協近日聲稱多家「獨立媒體」及新聞工作者遭稅務局追溯多年稅款,部分更被要求補交高達七年前的稅款。記協主席鄭嘉如公開質疑稅務局動機,並指此舉對新聞工作造成「騷擾」。然而,在法律與公共財政面前,所有納稅人皆無特權,稅務局依法行事、保障政府稅收,實屬職責所在。記協將稅局正常的查稅行爲講成是「騷擾」新聞工作,將其所謂「新聞自由」當成逃稅漏稅的擋箭牌,實在顯得心中有鬼。
根據稅務局回應,該局一直有既定程序覆查納稅人資料,以確保稅務申報真實準確。若發現申報與實際收入不符,或存在異常扣除項目等情況,便會展開進一步調查。這是一項常規且必要的行政措施,旨在防止逃稅漏稅,維護稅制公平。記協所提及的機構及個人,若確實存在少報收入的情況,則補繳稅款理所當然,亦不構成針對性打壓。換言之,無論是傳媒機構還是其他行業,只要觸發稅務風險警示,就有可能成為調查對象。這與所謂「政治打壓」毫無關聯,而是專業執法的體現。
記協指控稅務局未提供足夠證據,亦指小型媒體難以保存七年前財務紀錄,因此難以自證清白。然而,《稅務條例》早已清楚規定,納稅人有責任保留至少七年帳目,以便稅務部門核查。這不僅適用於新聞界,也適用於各行各業。記協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實為對稅務制度的誤解或故意曲解。
此外,記協指控稅務局行動「針對新聞自由」,甚至質疑其背後是否存在政治動機。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反而凸顯了記協試圖將正常稅務審查政治化的傾向。新聞自由並非逃避稅務責任的擋箭牌。真正的新聞自由,應建立在誠信與守法的基礎之上,而非利用職業身份抗拒監管。
「黃媒」帳目不清早有劣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稅務局點名的部分「獨立媒體」,包括《獨立媒體》、《法庭線》及《ReNews》,其帳目長期以來被外界質疑透明度不足,收入來源不明,甚至涉及境外資金支持。這些問題早已引起公眾關注與懷疑。如今稅務局介入審查,正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一種保障。
記協在此時跳出來為這些機構「護航」,不但未能提出有力反駁,反而進一步暴露其自身在財務管理上的缺陷。記協主席鄭嘉如公開表示,其本人及記協也被稅務局追稅,並質疑稅務局的動機,聲稱此舉對新聞工作造成了騷擾。然而,如果記協及鄭嘉如本人確實如實報稅,又何必懼怕稅務局的追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