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國際秩序正經歷深刻調整。當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博弈加劇之際,國際調解院的設立猶如一盞明燈,為動盪的世界注入了穩定預期。這座全球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組織選擇香港作為總部,更將於月底在香港舉行《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這絕非偶然的歷史選擇,而是基於這座城市獨特的制度稟賦與戰略價值,更折射出國際社會對新型全球治理方案的迫切需求。

制度優勢是香港擔當國際調解樞紐的基石。作為全球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中英雙語司法管轄區,香港構建了與國際高度接軌的法律體系。其法治指數常年位居亞洲前列,司法獨立享有國際盛譽,終審法院外國法官制度確保了判例的國際視野。這種兼具東方智慧與西方經驗的法律土壤,為國際調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制度環境。當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大會選擇香港作為舉辦地,當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將其納入全球仲裁地清單,國際社會已用實際行動為香港法治投下信任票。

專業積澱構築起香港調解服務的核心競爭力。經過數十年發展,香港已形成層次分明的爭議解決服務體系。從國際頂尖律師所到專業調解機構,從資深仲裁員到多語種法律人才,構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數據顯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處理的案件當事人涉及超過60個法域,調解案件平均解決周期較訴訟縮短60%。這種高效靈活的爭議解決機制,恰能彌補傳統司法程序的剛性缺陷,為國際糾紛提供更具韌性的解決方案。

戰略定位賦予香港連接東西方的獨特價值。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既能深刻理解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訴求,又能準確把握發達經濟體的法治傳統。這種雙重角色使其在調解涉及不同法律體系、文化背景的爭端時,更具同理心與協調力。當國際調解院匯聚各大法系智慧,香港的橋樑作用將愈發凸顯——既能將東方「和合共生」的智慧轉化為現代調解規則,又能推動國際法治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香港正迎來從區域仲裁中心向全球調解樞紐躍升的戰略機遇。國際調解院的設立不僅將帶動法律服務產業鏈升級,更將重塑全球治理格局。當更多國家選擇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當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規則制定中擁有更大話語權,香港完全有條件成長為新型國際法治合作的試驗田。這裡不僅能提供專業高效的調解服務,更能培育包容互鑒的法治文化,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方案。

面對動盪變革的世界,香港的角色已超越單純的「國際都會」,而是成為維護國際法治、促進文明對話的重要支點。這座城市的實踐證明,法治不是零和博弈的工具,而是人類共處之道;調解不是軟弱妥協的表現,而是智慧共贏的選擇。當國際調解院的鐘聲在香港響起,一個更注重溝通理解、更強調合作共贏的新時代正在開啟。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