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毛麗娟)以「共享未來:構建開放包容的經濟與金融體系」為主題,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17日在深圳舉行,近百位中外高級別政經領袖、重磅專家學者齊聚深圳,圍繞全球貨幣體系、國際貿易與投資、全球經濟碎片化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等熱點主題,展開思想碰撞與觀點交鋒,為全球經濟金融的發展探尋新路徑、注入新智慧。與會外國嘉賓認為,美國發起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害人害己,全球經濟增長需要多邊主義和多邊合作,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深圳舉行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在深圳舉行的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視頻發言中提到,儘管美國採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但中國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多邊合作,構建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全球化體系。他表示,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可能會推動中國、歐洲以及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走向一個「比較合理的、可行的」多邊貿易體系。

●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在論壇視頻發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毛麗娟 攝

美缺席將無礙其他國多邊合作

邁克爾·斯賓塞指出,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美國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例如退出世衞組織、氣候變化協定以及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對全球貿易格局造成了嚴重衝擊。他將這種做法形容為「反多邊主義」,並警告稱,如果任由各國「各自為政」,重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覆轍,將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

不過,邁克爾·斯賓塞對全球貿易的未來仍然保持樂觀。他認為,儘管美國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但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包括歐洲、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都致力於維護和發展多邊體系。他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混合情景」,即在美國缺席或反對的情況下,其他國家仍將繼續推進全球化和多邊合作。

關稅戰對美經濟負面影響展現

「中國繼續推動多邊主義,這很重要,也能使地球上所有國家獲益。」斯賓塞指出,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之一,也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貿易夥伴。他相信,中國將繼續推動多邊主義,這不僅符合自身的利益,也有利於促進全球共同繁榮。

●專家認為中小企面對關稅戰,活下來需靠「內功」。圖為在第137屆廣交會上,機器人人氣很高,一名外國小妹妹想和機器人握手。 資料圖片

斯賓塞還提到,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已經削弱了消費者信心,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展現,若不糾正,將對包括中美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當前特朗普政府與中國及其他國家展開的雙邊談判是對先前政策的調整和糾正,「這是個非常樂觀的進展,畢竟沒人希望在互相傷害的道路上走下去。」對於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他認為,美聯儲目前仍在觀望之中。

歐洲公司冀廣泛進入中國市場

波蘭前總理馬雷克·貝爾卡重點圍繞全球關稅政策影響做主旨分享。馬雷克·貝爾卡表示,美國近期實施的關稅政策帶來了顯著的不確定性,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也對美國自身經濟產生直接影響。他提到,美國試圖通過單邊政策使美元走弱,以重現傳統製造業的繁榮。但目前可以看到,資本開始流出美國美元市場,美元作為全球貨幣以及全球儲備貨幣位置也會逐步走弱。

馬雷克·貝爾卡認為,美國政府採取的戰略和方法已經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動盪。 對於歐洲,他表示,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歐洲既非贏家也非輸家,並且這對歐洲毫無益處,歐洲應該推動市場多樣化。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科技的製造者和出口者,所以中國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知識轉移,這一點是需要多邊談判以及達成共識的。當下,歐洲的公司希望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也有興趣討論這一點。」 關於關稅問題,馬雷克·貝爾卡認為,雖然關稅問題很重要,但不應過度誇大其影響。 「最近很多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很有可能在歐洲,中國的電動汽車會代替特斯拉的位置,特斯拉也並不是歐洲公司,所以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短期來看,歐洲應該嘗試多樣化市場,多樣化市場之後會有更好的發展。」馬雷克·貝爾卡表示。

中國應實行寬鬆幣策對沖壓力

在不確定性加劇下,全球貨幣體系何去何從?國際金融體系是否迎來歷史上的轉折點?在本次論壇的「面向未來的全球貨幣」討論環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馬歇爾·米爾斯希望世界有更平衡和更有韌性的經濟,「關稅戰背景下,當下的供應鏈格局意味着高關稅,這使得公司處境更加艱難,企業的投資決策會更加猶豫,各個行業也不會以更有效的方式分享市場資源,企業家創新也會受到抑制。」馬歇爾·米爾斯認為,高關稅政策持續時間越長,影響就會越大,它不是有效稅收,它導致經濟活動減少。

他希望所有的國家能夠建設性地盡快解決貿易方面的壁壘和關稅戰。他認為,中國出台積極財政政策、促進內需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議中國繼續增加整體社會保障的支出,使中國經濟達到再平衡。

對於貨幣政策,馬歇爾·米爾斯建議,仍然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現在國內消費萎縮和國外壓力增加的難題,要推出不是基於信用、而是基於利率的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對房地產行業給予資金支持以便完成當下爛尾的工程。

專家:中小企面對關稅戰 活下來需靠「內功」

在中美達成階段性關稅緩和協議、開啟90天關稅調整期的關鍵節點,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在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受訪表示,中國需以「堅守底線反制、理性談判破局」為基調,統籌兼顧內外雙循環,通過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夯實發展根基。田軒注意到一些深圳外貿企業正借此窗口期「搶出口」。「雖有90天的緩衝期,但企業還是要清醒地預估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他提出「長短結合」的突圍路徑,特別強調中小企業面對關稅戰,活下來需要靠「內功」。

外貿企突圍需拓多元市場

對於90天關稅調整期,田軒建議中美雙方應聚焦建立常態化磋商機制,談判節奏加快是積極信號,但更重要的是利用窗口期構建包容型的經貿規則,為企業創造穩定預期。

談及關稅衝擊對外貿中小企業的影響,田軒提出「長短結合」的應對路徑。「短期來看,稅收減免、貸款展期甚至政府補貼等政策確有必要,可幫助企業跨越『生存門檻』,但中長期必須依靠內生動力。」他強調企業需對內強化科技創新,對外開拓多元化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才是應對『疾風驟雨』的根本本錢」,田軒表示。

三大路徑暢通國內大循環

當下,中國把做強國內大循環作為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戰略之舉。對此,田軒提出三大實施路徑:一是破除要素流動壁壘,當前技術、資本等要素仍存在區域分割,需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讓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二是提升政策傳導效率,2.68萬億元超長期國債與前不久的 10項貨幣政策形成合力,但需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確保資金精準滴灌實體,三季度後可根據內需恢復情況適時加碼;三是強化民營經濟制度保障,《民營經濟促進法》15個月「光速」通過,標誌着支持政策從「波浪式」轉向「制度化」,這對穩定企業家預期、激活民間投資具有里程碑意義。

特稿丨美客戶狂催單 中國赴美海運爆艙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深圳報道)中美近日在瑞士日內瓦達成貿易協議,雙方相互大降關稅,另外相互各有24%關稅暫停執行,將在未來90內協商解決。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發現,因4月以來美國高關稅導致許多企業暫停出貨一個多月,如今企業擔憂90天窗口期後政策出現新變化,於是大量企業恐慌擠兌出貨,紛紛爭搶海運和空運艙位。

●港企東捷運通的員工正在打板空運出口的貨物。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在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操作碼頭,工作人員正緊急調度。「近期往美國航線的船隻多,現在鹽田每天有六班發往美國,一條船要處理超2,000個集裝箱。許多船公司都在調配船期,將船舶調回鹽田港掛靠。」

月底華南對美航線一艙難求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5月底前從華南到美國的多數海運航線艙位基本售罄。從事音響出口業務的深圳貨主劉先生稱:「我們正與美國客戶商量出貨事宜,客戶要求越快越好,走最早的船期把貨發出去,預計5月26日的船期會迎來一波小高峰。」4月以來因美國高關稅政策,公司大部分音響產品積壓貨倉,如今關稅降下來,美國缺貨,中間商和美國終端商十分興奮。

一家生產汽車維修設備的企業負責人稱,之前中斷聯繫的美國客戶近日紛紛來電發郵件,要求公司盡快重新發貨,還不斷催上下游供應商連夜加班趕貨,以最快速度生產和付運產品。

需求推動貨櫃價大幅增長

深圳市中進國際貨代總經理唐毅長期從事中美海運業務,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有的企業以前訂10個櫃,現在要訂20個櫃,生怕搶不到艙位,業務非常繁忙,許多船公司已經爆艙。目前公司業務量是平時的兩三倍,近百員工這幾天忙得暈頭轉向。

唐毅稱,現在許多出口企業處於焦慮狀態,搶出口卻找不到艙位,即便出高價也未必有機會。一些企業在美國大量囤貨,以防關稅政策再次出現變化。

為跨境電商提供物流海運服務的深圳市嘀嗒嘀物流科技總經理張培培表示,目前從中國到美國西部和東部航線一個高櫃價格分別為3,000至4,000美元不等和4,000至5,000美元不等,單個高櫃漲幅在800至1,500美元不等。

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黃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談及空運情況,現時香港空運到美國邁阿密每公斤運價逾50元人民幣,受需求大幅增長推動,未來一周可能漲至60元人民幣,出貨量預計也將大量爆發。

相關閱讀:

【反擊關稅霸凌】進口木材代理商關稅戰下的40天如坐過山車 「貿戰最終要在市場規律下較勁」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