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飲食及零售業正直接面對內地同業的競爭。 資料圖片

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新冠肺炎疫情後,內地各行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壓力,商家為求生存,紛紛在價格、質素、服務、環境及創新等多方面不斷「卷起來」,競爭與精細化經營已成為常態。這種強調「性價比」的競爭文化,催生了大量「平靚正」的產品與服務,令內地市場充滿活力。

相比之下,香港的傳統經營模式在這股浪潮下顯得落後,而隨着消費力北移,香港商家面臨巨大壓力。香港人近年熱衷北上消費,部分人即使需花一個多小時前往口岸,也願以時間換取更好或不同的體驗。內地憑藉龐大的人口優勢、物美價廉的產品以及激烈的競爭文化,吸引大量港人跨境消費。過去數十年,香港商家受惠於內地的人口與資金紅利,生意相對容易,無論產品或服務質素如何,也能夠不愁客路。然而,隨着內地「平靚正」消費的崛起,香港商家更難重拾昔日榮景。

事實上,新加坡的情況也有點類似。當地經濟表面繁榮,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鄰近的馬來西亞以低成本提供餐飲與娛樂,吸引新加坡人跨境消費。習慣了經濟紅利的新加坡商家,如今也面臨成本較低對手的挑戰,必須盡快適應這種跨區域競爭壓力。

香港的地產代理行業,雖然暫時未如餐飲及零售業般,直接面對內地同業的競爭,但樓市下滑、資金流入減少,加上客源結構轉變及社交媒體普及,營銷技巧已大為不同。內地客戶比例大幅增加,他們對服務的要求更高,資訊透明度提升,令代理需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不能再「躺平」 要以客戶需求為先

過去,地產代理因樓價升值的紅利而可以較輕鬆地經營,部分人逐漸形成「躺平」的心態,鬥心與動力都減退,又不願大幅改變,逐漸失去競爭力。反觀現在的內地客戶,早已習慣事事以客戶需求為先的競爭文化,所以香港地產代理要做內地客戶的生意,就必須更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偏好,並善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過去依賴市場熱度的經營模式早已經消失了,代理若固守舊模式,難以在競爭中立足。唯有積極回應新的經營環境,透過革新和改變,方能在競爭中重拾優勢。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