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表最新機構觀點指,在中美貿易戰有望緩和的情況下,中國AI領域的持續突破有助於推動科技板塊走高。「我們目前對中國科技股的評級為『具吸引力』,預計該板塊今年的盈利增長將達到30%。」
瑞銀在此份報告中指,中國能否在人工智能(AI)領域實現自立自強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問世之後。AI價值鏈分為三個層級,即賦能層、智能層和應用層,中國在這些層級的自主程度不一。
在瑞銀看來,中國在賦能層的部分領域取得了進展。賦能層是指為AI發展提供支撐的公司,涵蓋半導體生產、芯片設計、雲端和數據中心以及電力供應公司。鑒於關鍵的半導體供應鏈仍由美國及其貿易夥伴的公司主導,中國在賦能層尚未完全實現自立自強。
「然而,我們認為,在依靠工業AI資本支出的領域,中國已基本做到自立自強,因為中國是許多關鍵電力和資源相關組件以及其他工業設備的全球製造樞紐。對於高帶寬內存(HBM),儘管中國仍依賴海外供應商,但在最近的限制措施出台後,國內公司正在加快投資,並探索使用性能較差的內存等替代方案的可能性。這表明,雖然可能需要在性能上做出妥協,但中國在這方面確實取得了進展。」
AI算力將奮起直追。瑞銀認為,鑒於AI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出台的各種限制措施,中國在AI算力方面的支出只會有增無減。儘管目前中國芯片的性能可能無法與全球行業領軍者相提並論,但國內加速器和圖形處理器(GPU)芯片公司佔到中國AI算力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瑞銀預計,中國AI算力支出或將從2024年的180億美元增長到2029年的900億美元。鑒於地緣政治因素,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平台或加大對國內供應商的投資,以實現其AI目標,無論是在AI訓練還是推理方面。「根據我們的估算,中國AI算力的自主比率可能會從2024年的33%大幅提高到2029年的90%,這意味着AI算力本土化機會的規模將從60億美元激增到810億美元。」
至於智能層和應用層,則更為成熟。智能層包括開發大型語言模型的公司以及可將其數據資產轉化為智能資產的公司,而應用層則包括將智能層工具嵌入到特定用例的公司。瑞銀認為,由於本土互聯網平台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在應用層的自主程度最高,而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的推出也使中國在智能層更接近自立自強。
投資布局方面,瑞銀看好推動中國AI發展的領先互聯網公司,並認為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包括部分設備製造商和芯片封裝公司)存在具吸引力的機會,因為國內芯片創新正在加速。該機構判斷,在中美貿易戰有望緩和的情況下,中國AI領域的持續突破應有助於推動科技板塊走高。瑞銀目前對中國科技股的評級為「具吸引力」,預計該板塊今年的盈利增長將達到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