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研院院長連平表示,這表明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他強調,當前中國存準率下調非常必要,且年內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連平分析,綜合來看,市場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下調存準率有促進內需恢復、加快結構調整等多重作用。2020-2024年央行分別下調了存準率1.5、1.0、0.5、0.5、1.0個百分點。2025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保持充足的市場流動性,「適度寬鬆」基調也應體現在降準這一方面。
他指出,從宏觀層面看,需要通過下調存準率釋放更多流動性,滿足當前投資消費擴張與信心修復的資金需求。近幾年信貸與社融仍保持較快增長,每年增量呈上升趨勢;2025年新增信貸有望超過21萬億元,社融增量有望超過36萬億元,M2增速有望保持8%左右;較快的流動性需求增長情況下,有必要適時降準。
從微觀層面看,擁有充裕資金配置資源的金融機構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鏈條,增強貨幣創造功能,發揮更大的貨幣乘數效應;有助於加快對國家重大建設、普惠金融、中小微民營企業、房地產、消費市場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速度;增強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資金供給能力,支持財政發力與政府債券的大規模發行;緩解部分民企、房企、中小型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的流動性緊張問題,緩釋系統性金融風險。
「存準率變動與國內經濟發展需求密切相關,服務於宏觀調控的政策目標,隨着我國金融市場總體規模逐步擴大,貨幣政策總量調節的傳導鏈條將更加複雜,存準率對市場總量的調節難度上升,」連平說,中國貨幣政策短期調節工具較為豐富,且操作更加靈活,貨幣市場漸趨成熟,從過去40餘年的貨幣政策操作來看,央行也已積累了靈活調節存準率的操作經驗。
他測算,理論上存準率似乎可以更低甚至降至接近0%的水平,如出於審慎考慮,留有一定「緩衝區」,可以將存準率維持在3%-5%區間。「此次降準前,我國商業銀行加權平均存準率為6.6%。降準0.5個百分點後,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以目前我國的經濟體量、增長速度、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流動性狀況、銀行體系的風險防範與處置能力來測算,我國存準率可以降至發達國家大多數1%與主要新興經濟體大多數5%之間的水平,甚至低於5%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至少還有2-2.5個百分點的降準空間。」
據此,連平預測,就2025年來看,加上本次降準,實際總的降準幅度以0.75-1.0個百分點為宜,目的在於釋放更多中長期資金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三季度很可能還有0.25-0.5個百分點的降準空間。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