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交所表示,希望通過「科企專線」不斷提升監管透明度,增強香港市場的活力、競爭力和韌性。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時宣布,港交所將開通「科企專線」力吸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IPO 。港股收市後,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聯合公告推出「科企專線」,安排專業團隊提前對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來港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可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此外,這兩類公司都會被交易所視為已滿足《主板上市規則》第8A章所列的創新產業公司規定,即可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

今次「科企專線」其中一個令人矚目的特點是,允許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港交所昨日指出,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或產品尚未商業化的階段。與其他行業相比,過早或長期披露公司的營運策略、專有技術或上市計劃,可能會為這些公司帶來過高的風險。為幫助這些公司減輕有關風險,聯交所將允許以18C章及18A章申請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

據公布,「科企專線」由具備相關經驗,即審批《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及18A章上市申請及為之提供指引的專業團隊領銜;團隊成員會接觸潛在申請人,更深入了解其公司業務,並幫助其理解《上市規則》的要求;就上市資格及合適性提供指引,例如核心產品要求、是否接受其他生物科技產品或不同藥監機構監管的臨床試驗、資深投資者的資格及獨立性、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以及接納當前範圍以外的其他新領域/行業為特專科技行業的考慮因素;以及這類申請人可就與《上市規則》有關的具體問題與聯交所探討並尋求初步指引。

李家超:便利更多科企來港上市

李家超昨日指出,設立科企專線的目的,是加強企業和保薦人了解相關規則,對企業特定業務的適用性和評核準則,就不同重要議題作前期溝通,證監會在過程中亦會與港交所緊密合作,提供支持,在有關企業更好準備下,希望可令它們的申請過程更加暢順,便利更多不同科技企業可以來港上市。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亦表示,港交所很高興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請前提供專門的指引。「科企專線」能在這些企業籌備上市的早期階段,為它們解答關鍵問題,幫助它們更清楚地了解並滿足相關上市規定,進一步協助它們更有效率地籌備上市。她指,通過「科企專線」,港交所希望不斷提升監管透明度,支持創新企業的發展,推動科技進步,進一步增強香港市場的活力、競爭力和韌性。

證監會:鞏固港首選上市平台地位

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戴霖也表示,證監會支持設立「科企專線」及允許特專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以鞏固香港作為新興及創新公司首選上市平台的地位。是次舉措再次展示了證監會致力於促進發展一個充滿活力、多元和高品質的上市市場,同時確保上市制度能夠適應全球市場的變化,並足夠穩健地保護投資者。

陳翊庭月中訪中東 「撮合」企業來港上市

美國有議員不斷施壓,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將當地上市的中概股除牌,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陳翊庭在電視訪問中表示,目前有不少中概股表明有興趣來港上市。

事實上,觀乎今年新股市場回暖,特區政府早前曾預測,今年本港IPO集資規模約達170億至200億元(美元,下同)(折合約1,326億至1,560億港元),較去年有望增長54%至82%。除了將於短期內來港上市的寧德時代外,奇瑞汽車也尋求在港集資約15億元,加上螞蟻集團擬將螞蟻國際分拆,並在年內獨立上市,今年港股的IPO料將會有長足進步。

中概股回流青睞港股市場

貿易戰未見緩和,令金融市場波動,但亦有可能帶來機遇。隨着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上市受到歧視,陳翊庭透露,有中概股向她表明有意回流。而她近期與多個中概股的領導層會面,他們都表達了非常有興趣在港上市,特別是過去兩三年,他們看到一些中概股回流香港,並且獲納入「港股通」後,對有關公司交易額有較大提升。而她接觸過的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相當看重港股市場這個吸引力。

逾150家企業已申在港上市

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市場排名仍未能重返全球三甲,然而陳翊庭認為,香港的IPO市場已見回暖跡象,現時已遞表排隊在港上市的企業已增至逾150家,除市值逾萬億元的寧德時代,亦有數家規模逾千億元。此外,她認為要衡量一個集資平台的深度時,亦要重視協助企業再融資的能力。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港股的再融資規模達到220億美元,IPO加上再融資的金額,是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市場。

至於一直有指中東企業十分有興趣來港上市,但遲遲未成事。

陳翊庭回應說,其實沒什麼特別障礙,始終香港與中東分屬兩個市場,以前也沒有相關經驗,但港交所已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她透露,她在5月中會再次到訪中東,並將再跟沙特證交所合辦資本市場論壇,其間港交所亦會安排多場單對單會議,撮合企業及投資者。她稱,一旦有當地股份來港上市的消息,一定第一時間與市場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3月出席「亞洲科技變革峰會2025」時表示,資金是創科發展重要因素,香港在這方面具有優勢,提供全方位的融資選擇,從天使投資到創投、私募股權,以及透過新股上市協助企業籌集資金。去年香港新股集資額達110億元(折合約858億港元),全球排名第4位,今年受惠於科技行業的樂觀表現,及中央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他預期今年新股集資額將達到170億元至200億元。

相關閱讀:

北水湧入港交所賺近41億創最佳季績 陳翊庭:善用立足中國優勢 抵禦波動把握機遇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