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今年以來,香港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於經濟、商業等領域展現出穩健積極的發展態勢,亮點頻現、有進有為。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昨日表示,今年首四個月,已有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加大在本地的投資,投資額達200多億元,按年升近一倍。港元匯價亦持續強勢,於3日早上觸發聯繫匯率機制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是自2020年10月以來首次。香港經濟喜訊連連,顯示出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實踐;未來更要持續做好「內聯外通」大文章,鞏固既有優勢,開拓發展新局。
近年來,國家陸續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高水平對外開放、周邊外交與區域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戰略部署,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與現代化建設提供清晰指引,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外交等多領域協同共進。這一系列戰略部署亦為香港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政策紅利。
香港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深化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貿合作,更不斷開拓新興市場,鞏固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香港主動響應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角色。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宣布將在本周六(10日)訪問卡塔爾及科威特兩個中東國家;劉凱旋亦表示本月中將會外訪東歐,發展匈牙利、土耳其、捷克等新興市場,吸引留意亞洲機遇的大企業來港發展。
現時,美國發動關稅戰已經一個月。關稅戰改變了全球貿易格局,各經濟體紛紛尋求新的合作模式與發展路徑,全球經濟秩序步入調整與重構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國家大力推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顯現出前瞻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既深度融入內地「內循環」,又維持強勁的對外貿易活力。通過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香港可充分展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及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與願意合作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更緊密的經貿聯繫;同時充分運用「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間,企業「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重要橋樑。
面對霸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中國勇於「硬剛」,彰顯國際正義、維護國際秩序穩定與多邊貿易體系,收穫了國際社會一致好評和信任,亦吸引了全球各地投資目光。在當下國際局勢動盪、風險與機遇並存的複雜背景下,香港於今年首四月的經濟成果是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實踐,更是香港以「識變應變求變」的持正革新精神突破固有發展模式的成功例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格局下,香港應持之以恒、再接再厲,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香港力量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