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經濟學家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於上海進行考察。筆者認為此舉釋放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的積極信號。在此次備受矚目的行程中,兩個考察點——科技創新機構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的選擇,值得從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背景下進行深入解讀。
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頻發,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限制和潛在的關稅加碼等措施,不僅直接影響中國的特定行業和企業,更是在試圖遲滯中國整體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崛起步伐。這種外部環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顯而易見的結構性挑戰和諸多不確定性。
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之源
在筆者看來,考察科技創新機構,特別是那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進展或具有潛力的單位,其戰略意涵極為深遠,這亦是對美國在科技領域實施「卡脖子」戰略的直接而有力的回應。
科技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產業安全的基礎。只有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經濟才能擺脫對外部技術的過度依賴,有效對沖外部技術封鎖帶來的風險,從而從根本上增強經濟的韌性。
從高質量發展的視角看,科技創新是驅動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培育新產業新動能的根本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關鍵跨越。
因此,考察科技創新機構,不僅是為了應對外部壓力,更是為了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基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環節。這亦是在外部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通過強化自身硬實力來錨定自身發展確定性的最重要途徑。
NDB是多邊合作之橋
考察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則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積極拓展夥伴關係、構建更加多元、平衡、公正的國際體系的努力。當前,美國及其盟友在傳統國際金融機構(如IMF、世界銀行)中擁有主導權,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儲備體系中佔據核心地位。這種不對稱的權力結構,使得美國有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利用金融手段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
面對可能出現的外部金融風險和挑戰,中國正積極推動金磚合作、上合組織等非西方主導的多邊機制建設。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是這種努力的具體成果之一。它致力於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是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和建設性改革力量。
通過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平台加強「南南合作」,中國可以拓展自身的「朋友圈」,減少對傳統金融通道的依賴,為自身應對可能的外部金融制裁或衝擊構建「緩衝墊」,從而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迴旋空間和戰略靈活性。筆者認為,這亦是通過增強外部「軟實力」來對沖外部不確定性的重要策略。
作者為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