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高錕慈善基金」成立15周年,基金會主席盧永仁博士認識高錕教授數十年,他一直替老朋友不值,「教授在1966年發現了光纖,他是諾貝爾獎等待最長時間的得獎者,前後43年。高太好豁達,她在2009年創辦了基金會,就是要讓大眾知道原來諾貝爾獎得主也可以有機會得腦退化症,這個病也不可怕的。高太對丈夫無微不至,正如基金會的口號:腦退化不要怕,只要愛不退化。」
基金會聯席顧問、腦退化症權威莫仲棠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是可以預防的,「多得林青霞博士的大力推動,宣傳『腦智同護』的高錕車現正停泊在中文大學,我們設計了一項簡單的眼底檢查,歡迎60歲至80歲沒有認知障礙的人士參加,我們與眼科一起研發了以人工智能分析眼底去評估腦的健康,原來眼底連接腦袋,1分鐘就有報告出來。」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方,到底現時本地腦退化症的情況如何?教授回應,「我們平均壽命85歲,在此歲數以上3個就有一個,約有10多萬人,推斷20年後差不多四成人口都65歲以上,估計到時大概有30多萬人左右,相信認知障礙會影響香港每一個家庭。最簡單的預防就是以改變生活方式的醫療,除了照一照眼底外,發現家人問完又問的次數,由一個月兩三次,至一星期頻頻出現就是一個警號,立即改變生活習慣,例如留意三高,不要太肥胖、不要吸煙和喝酒、多運動、多用腦、多社交……這個病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第一次有藥可以減慢這個退化,至於完全康復?我希望將來有。」
盧永仁主席回想起2004年高錕教授確診時,身為照顧者高太的苦可想而知,「記得2009年要創辦基金的時候見到很多的患者和照顧者,我們要他們明白並非孤單,社會上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基金就是要多宣傳和教育,認知多了才可以幫到大家。」
莫仲棠教授也特別留意照顧者,「通常患者都是笑笑口,照顧者總是很委屈甚至哭訴,我會用大部分時間去聆聽,因為中期認知障礙會出現一些妄想,甚至攻擊照顧者,所以壓力非常大。我會教育照顧者,對方的妄想是他自己也不想的,千祈不要上心啊﹗否則就會好傷心……到了晚期會影響吞嚥能力,開始不能走動,這是最後的時間了。」
基金創辦人高太多謝大家一直的支持,她希望未來在中小學開展有關教育,篩查預防方面更普及化,讓更多人認識腦退化症,「我90歲了,為了接近子女早一年已搬回加州居住,基金現在由盧永仁當主席,其他董事很幫手,我可以退下了。希望大家留意和關心身邊老人家是否有此症狀,及早察覺、及早預防、及早看醫生,祝大家身體健康!」
在此,恭賀「高錕慈善基金」15周年會務興隆,造福更多家庭。請記下24小時「照顧者專線」:182183,隨時有專業社工接聽。祝大家都有個有記性的光輝晚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