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香港文氏宗親總會50周年誌慶,安排了一連串的慶祝節目。本屆會長文肇偉先生公私兩忙,但仍用了不少心力時間去做好會務,積極籌組多元化的活動,目的是增加會員的人數與向心力,特別是吸引更多年輕、市區與女性會員。
於上星期五晚,文氏宗親總會就安排了一次分享會,由緬甸救災凱旋回港的香港救援隊主管之一的文家平先生,主講是次緬甸救災的感受,中間有不少未為人知的故事。文家平先生服務於消防處行動支援及專業發展總區,在消防及救護學院工作,職位是助理消防區長(災難應變救援),主管災難應變救援及公路鐵路災難應變救援的工作。原來災難應變救援的隊員,主要來自消防及救護學院及三家消防局,在得悉緬甸發生大地震後,消防處就在15分鐘內獲得41個消防處人員名單,以及在10小時內準備51人的救援隊。消防處亦安排物流公司運送9噸物資,以及為救援隊成員進行疫苗注射和身體檢查,效率非常高,更是第6支抵達緬甸的救援隊。
由於災區情況惡劣,所以只能先乘飛機往仰光,再披星戴月坐巴士往首都內比都,做完協調和部署工作後,就連夜出發往重災區之一的曼德勒,成員都只能在途中且醒且睡。清晨時分到達當地,就立即開展救援工作。
香港救援隊曾參與土耳其地震救災,今次與土耳其的環境完全不同,土耳其氣溫比較低,但緬甸卻是經常40度的高溫地帶,在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進行搜救下,救援犬首先抵受不住而中暑暈倒;在厚重的救援衣下,不少成員都生出紅疹、牛皮癬等,而且由於多蚊蟲,有成員更要服用抗瘧疾藥物,人人睡眠嚴重不足,但為爭取時間救人,依然硬挺。
香港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通力合作,也有組隊一起搜救,以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在第五天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亦挖掘出兩具遇難者的遺體。其中一位遇難者是兒童,當救援隊將遺體送予其父時,父親對救援隊感激不已。文先生指出,救援不一定有理想結果,主要是抱持「生的開心,死的尊重」的態度。
由於民航並未恢復,國家派來一部軍機,接載國家救援隊與香港救援隊先回北京,參與歡迎儀式後再回香港。文先生指出這是人生第一次乘坐軍機,機內設施非常先進,令人讚嘆不已。文公子認為,救援隊無私忘我的救人心力值得敬佩,香港人也應引以為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