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宋清輝

隨着美國早前對多國發起貿易戰,中美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當前美國最高達245%的對華商品關稅和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的125%報復性關稅,不僅僅是貿易數據上的上下跳動,更是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繁榮帶來嚴峻挑戰。作為長期關注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格局的學者,在此必須指出,這場貿易之戰,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來看,沒有真正的贏家。但相較於美國,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龐大的內地市場可以減輕相當一部分出口企業因關稅而承受的壓力。簡言之,中國承受壓力的能力相對更強。

歸根結底,貿易的本質是基於比較優勢的互利交換,旨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消費者福利。而關稅作為一種貿易壁壘,其影響卻是在扭曲市場價格信號,阻礙要素自由流動,最終損害的則是效率和發展。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加徵如此高額的關稅,其負面效應是多層面、多維度的。

首先,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巨大。眾所周知,美方稱聲加徵關稅是為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但實際效果卻可能與目標南轅北轍。當前,美國企業面臨進口成本上升,無論是直接購買成品,還是購買用於再生產的中間品,成本都會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導致物價上漲,削弱居民購買力。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多個機構的研究都表明,貿易戰給美國家庭帶來了額外的經濟負擔。

同時,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出口商,特別是農產品、汽車、科技產品等領域的企業,遭受中國報復性關稅的重創,導致出口銳減,庫存積壓,收入大幅下滑,甚至面臨裁員和破產的風險。

全球企業正削減投資計劃

更重要的是,貿易戰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還嚴重抑制了美國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進而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構成威脅。

其次,這場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廣泛的負面外溢效應。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引發的供應鏈重塑和中斷,對全球價值鏈造成了嚴重衝擊。一部分跨國企業不得不被迫重新評估和調整其全球生產布局,此舉無疑增加了投資和運營成本,降低效率。同時,貿易戰還直接導致全球貿易流量萎縮,抑制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難發現,不確定性的高企,使得全球範圍內的企業都趨於保守,相繼削減投資計劃。

加劇國與國之間不信任

最後,貿易戰並未真正化解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產業補貼等。相反,它還進一步加劇了相互間的不信任,使得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問題的難度增大。在筆者看來,貿易問題的泛政治化和安全化,還可能會導致摩擦慢慢延伸至科技、投資、人文交流等更多領域,從而對全球和平與發展構成新的挑戰。

顯而易見,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兩敗俱傷以及全球經濟共同承擔的沉重代價。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