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小狸上周同時收到兩個快遞,一個來自英國的百貨商店,送件的是國際知名物流公司;一個來自某寶的賣家包郵。兩個包裹並排站,想不感慨有點難:第一個紙箱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大小合理、方正硬挺、八角尖尖、乾淨簇新,一體設計的封條一拉即開,裏面是一張團起來的黑色墊紙用作保護,商品則放在公司的招牌小布袋裏,乾淨利落又顯高級。而另一個包裹則恐怕要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又髒又癟且意外的龐大。拳頭尺寸的商品用了比鞋盒還大的紙箱,箱外連裹3圈膠帶,箱體沾滿污漬且一邊已嚴重變形,內裏更是套娃模式:泡沫、氣泡膜、報紙層層堆疊,足足歷時5分鐘才打撈出商品本體。整個拆包過程彷彿經歷一場小型垃圾清理工程,讓人煩躁不已。這兩個紙箱,不僅是包裝的差異,更體現出物流生態、消費心理與文化上的差異。

內地包裹普遍過度包裝,首當其衝的原因是暴力分揀下的無奈。2024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快遞行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分揀流水線上每分鐘數百件包裹的吞吐量與價格戰下不斷被擠壓的中低端物流服務間的矛盾。當傳送帶上的包裹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待遇愈差而考核卻愈多的工人,多數都會選擇像投籃一樣將箱子甩向不同區域。在這種「暴力分揀」的常態下,商家不得不將商品裹成「抗震堡壘」——用5層氣泡膜包裝T恤,不是怕褶皺,而是怕運輸途中直接被劃開漏件。

而包括順豐在內的知名國際物流公司們之所以可以送出八角尖尖的紙箱,正是因為合理的價格讓他們有資本對運輸中的各環節設下嚴格標準,包括為分揀設備配備緩衝裝置,甚至對紙箱的抗壓值、跌落測試次數都有量化指標。

當絕大多數的快遞公司都沒有能力將基礎物流設施進化到精細化管理階段時,過度包裝就成了商家最直接的保險單。而過度包裝本質上就是一道成本轉嫁的算術題:多耗費2元包裝材料,可降低80%的貨損率,避免因退貨產生的15元逆向物流成本和潛在差評。

另一方面,套娃拆包儀式也暗合着內地電商特有的消費心理。相當多的買家認為「包裝精美程度代表商家誠意」,「裏3層外3層」的拆箱表演短視頻或直播間甚至成為流量密碼。當快遞包裝從保護功能異化為情感載體,過度便成了必然。

反觀海外市場,環保意識與實用主義佔據上風。德國DHL使用可循環膠帶,日本雅虎拍賣的二手商品直接沿用原廠包裝,亞馬遜更力推使用簡約包裝(Frustration-Free Packaging),直接使用簡約的紙盒或環保袋來裝載商品,既節約成本,又方便消費者拆卸。很多知名國際物流公司則通過優化運輸流程,確保包裹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整潔和完整。同時,消費者自身也更理性,他們普遍認為,簡約包裝並不等於商家不重視,反而是對環境和資源的尊重,是對社會資源的負責。這種消費觀念的成熟,直接減少了商家在包裝上的內卷動機。

如今,第一個紙箱已被小狸改造成儲物盒,小布袋更成為收納神器。而第二個巨型包裝箱,則正堆在樓道等待保潔清理。這場並不能真正帶來增益的無意義耗費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