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今年本港樓市形勢較為複雜,去年賣地成績不理想、特區政府財赤嚴重,加上關稅戰等外圍因素。本港私宅落成量自2018年起反覆上落,去年度落成量達2.4萬伙,創近20年新高,當中6,800伙比原先延後6個月落成,亦即由2023年延遲至2024年落成。預測2025至2029年落成量呈「先高後低」,每年平均落成約1.71萬個單位;更多落在2025和2026年,達到每年約2萬個單位,並於2027至2029年間逐漸回落至每年約1.5萬至1.6萬個單位。而2030至2034年的第二個5年期間,年均落成量應介乎1.54萬至1.99萬個單位之間。

葉文祺指出,基金會對2030至2034年的私宅年均落成量進行3項情境分析,情境一,假設政府拍賣及「一鐵一局」的拍賣土地有七成可以批出,同時假設發展商私人補地價項目有一年延遲,預料期內年均落成量達1.54萬伙。情境二是政府熟地全部批出,發展商補地價項目同樣延遲一年,預料期內年均落成量達1.73萬伙。至於最樂觀情境是政府熟地全部批出之餘,發展商補地價項目無任何延遲,預料期內年均落成量達1.99萬伙。而根據過往經驗,情境一最有可能落實,亦即第二個5年期供應將少於第一個5年期供應,未來10年的私宅供應將逐步下降。

葉文祺分析指,獲批預售同意書申請數量自2022年後持續下降,去年更只錄9,500伙。其次,動工量於2021年達高峰1.8萬伙後,呈現下降趨勢,去年只有5,000伙動工,因此料未來一段時間的落成量將減少。至於可動工的熟地供應方面,2021/22年度為近年熟地供應高峰,有1.9萬伙的私宅熟地供應,其後逐年回落,去年私宅熟地供應回落至8,900伙,主要由於去年賣地市場未如理想,特區政府推出拍賣的土地及私人補地價項目都不多,導致私宅供應減少。基本面疲弱,加上規避發展風險意識增加,私宅土地供應的估計單位數量以及自2022/23年度以來成功批出的官地都持續減少,且其地皮規模和樓面地價亦有所下跌,去年批出的地皮全部供應少於1,000伙。2022/23年度最貴地皮呎價1.7萬元,2023/24年度最貴樓面呎價7,000元,惟2024/25年度最高地皮呎價僅3,900元。

(中)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記者 曾業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