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香港房屋趨勢導航2025》報告,基金會總裁李正儀表示,目前香港房屋市場正受高利率、高建築成本,和貨尾積壓等不利因素影響,市場更趨保守,難免出現悲觀情緒。未來5年,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將分別達到1.71萬伙及3.77萬伙,足達「長遠房屋策略」目標。
李正儀指,私人住宅發展周期各階段正在明顯放緩,預測未來5年私人住宅供應將呈現「先高後低」現象。目前賣地市場基本面較疲弱,自上兩個財政年度以來批出的官地持續減少,發展周期有延長趨勢,取決於市場調節及政策的相互作用,料2030至2034年的第二個5年期間,私宅年均落成量應介乎1.54萬至1.99萬個單位之間。
至於公屋供應方面,預計未來十年傳統公營房屋落成量仍將高出「長策」目標約7%至31%。公屋綜合輪後時間將維持下降趨勢,有望在2026/27年度前達成4.5年輪候時間目標。
李正儀續指,隨未來公營房屋建屋量增加,房委會的建築開支亦會不斷上升,預計開支將由本財年2024/25年度的390億元,增加至2028/29年度的486億元。由於供應將超出「長策」目標,認為當局有條件可以重新檢視建屋計劃,剔除部分成本效益較低的發展地盤,以控制逐年上升的建築開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