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范揚教授隨中國國家畫院山水所寫生團赴湖南嶽陽,參加為期5天的「『守護好一江碧水』洞庭湖藝術三年展採風寫生活動」。

癸卯暮春岳陽寫生紀事
◇ 范揚
癸卯暮春,我隨中國國家畫院山水所寫生團赴湖南嶽陽寫生,時間為4月1日—5日,此行的正式名稱為「『守護好一江碧水』洞庭湖藝術三年展採風寫生活動」。
4月1日
下午二時許,我和助手楊軍乘高鐵G503從北京西站前往岳陽東站。車程約6個小時,晚9點左右到達岳陽。當地有車來接上我倆,直接去了岳陽樓景區洞庭湖邊之「地婆餐廳」吃夜宵。「地婆餐廳」門外有石鋪大平台,平台上拚了幾張桌子,搭了檯面,圍坐小酌。小菜不錯,有嫩筍細藕、湖魚醬鴨、豬肝臘腸,皆為下酒佳肴。酒是「內參」,乃湖南「酒鬼酒」系列中之上品。店家熱情,老闆曾海林等朋友亦是豪邁之人,同桌共歡,歡聚一席。
諸友之中,我年紀最大,也與眾同樂樂,聊發少年狂。須臾席散,月出湖上。我與朋友們散步散心,沿湖走動。看銀盤洞庭,青螺君山,煙景隱約,樓影雄峙。真正領會了「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壯闊氣象。
晚12點,入住南湖賓館。南湖賓館位置極佳。唐代詩人張說貶謫岳州時,呼朋喚友,泛舟南湖,喝酒吃茶,賦詩唱和。李白詩曰:「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遙想太白當年,船載美酒,雲繞畫屏,超然物外,真神仙中人也。
范揚寫生照片一組

4月2日
清晨,鳥鳴樹影,催我春眠覺曉。
窗外,紅日初升,映照湖面,金蛇閃爍,由遠及近;銀波逐浪,由近推遠。日影入深林,復照石階上。我踱步曲徑,獨自享受這良辰美景。
夏日漲水時,乘船去君山,遠看君山,白銀盤裏一青螺;暮春水淺有路橋,乘車去君山,近岸草甸,綠玉捧出君山來。君山的傳說皆為經典。舜帝時有湘君湘夫人故事,今存湘妃祠供人瞻仰。又有柳毅龍女的傳奇,島上有柳毅井,人云可通東海。還有南宋楊幺水寨之大鐘,叩之聲震湖盪,警示軍情。

更有名茶君山銀針。我以為是綠茶,茶農告知我說是黃茶,微發酵後方才得之。我們坐得下來,泡了一壺。但見沸水沖入,銀針沉浮,不一會兒,懸針翹楚,煞是好看。飲之有回甘,清香入腑臟。
在君山,我畫了兩件寫生,一為《湘妃祠》,二是《君山望岳陽》。《湘妃祠》畫得鬱鬱蔥蔥,花木繁盛。《君山望岳陽》則畫出了柳岸淺灘的嫩綠鵝黃,推開則是平湖遠去,岳陽剪影。用筆設色頗為疏朗安逸,我想這大約是心境平和且又有了君山銀針清醇佳茗的加持吧。
當晚,住島上「見景度假酒店」。酒店名字起得好,用詞直白,又點明了此地的好處。入夜,有瀟湘風雨,伴我入眠。

4月3日
上午,乘船遊洞庭,湖上望岳陽樓。但見洪波湧起,乾坤浮動,岳陽樓岸然矗立。范仲淹雲「銜遠山,吞長江」,是之謂也。船到長江三江口,看江湖相匯,水色各異,堪稱奇觀。不臨其境,焉能知八百里洞庭浩浩湯湯?不登斯樓,焉能知巴陵勝境寥廓恢宏?
岳陽樓,老杜有詩,太白亦有詩。劉禹錫、孟浩然等無數騷人遷客,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更是千古文章,家國情懷,廟堂江湖,先憂後樂,不朽絕唱哉!斯人斯文,仰之彌高,令人心嚮往之。


下午,我對景寫生,畫了一件《岳陽樓》。畫了3個小時,畫面很是充實。古人論及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時,總還是認定岳陽樓得一「雄」字。我想,我的寫生也得畫出這份雄闊氣象來。我努力為之,畫得不錯。
晚餐安排在景區的「俏巴魚館」,說是央視總台「舌尖上的中國」介紹過的有名店家,網紅打卡地,生意頗好。雅間有廊,廊下即是湖水。朋友們或入席間頻頻舉觴,或在廊前遠眺洞庭。憑欄抒懷,把酒臨風,會意瀟湘。抬望眼,極目吳楚東南坼,洞庭君山乾坤浮。


4月4日
上午,大隊人馬又去岳陽樓寫生,岳陽樓書畫院黃雲院長陪同。
我在三醉亭畫了兩件寫生作品。先是畫《岳陽樓三醉亭望君山》,正好對應了先前那幅《君山望岳陽》。隨即換了個角度,又畫了一件小橫幅,題曰《白銀盤裏一青螺》。小橫條畫得挺順暢,順風順水,筆墨暢快。
下午,到了洞庭小鎮。小鎮集休閒、餐飲、度假為一體。幽雅閑適,是避塵清心的好去處。我坐在「細毛餐廳」的茶室里畫了兩件寫生。對景是「山湖語」小區,白牆黛瓦,頗可入畫,我畫了下來。又畫一件窗外小景,小院有籬笆牆,庭院有茶寮,茶寮有帷幔,帷幔里有茶客。石徑通幽處,遍植野草花,寫入畫面,也挺雅緻。
畫成,老闆細毛請我們喝普洱冰島,好茶。細毛大約是農村老家中稱呼細伢子的意思。現在當了老總,取店名為細毛,是不忘根本,初心尚存也。


4月5日
上午9點,我們專程去岳陽市美術館參觀交流。美術館坐落於南湖風景區螺螄島上,四面湖水環抱,出入有路有橋。好地方,好風水。館內有展事,是岳陽女藝術家的書畫展和纖維藝術展。水平很高,作品很精彩。
古人說,女子是水做的,說的是她們不染塵埃,芙蓉出水,清麗明潔。看了今天的展覽,認識了岳陽的佳人,確實有了這般感受。
中午,毛師傅開車送我和楊軍到岳陽東站,乘G336高鐵回京,晚上6點到達北京西站。司機小詹接站,先送了楊軍,然後送我回家。楊軍一路陪我,背了畫夾及寫生裝備,負重隨行,前後照應,是好助手。此行圓滿順利。



紀遊文字寫成,意猶未盡。待稍空時,還有幾張岳陽採風的場景要畫出來,屆時提筆,再作畫中遊。

范 揚
生於1955年,祖籍江蘇南通。1972年入職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央視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