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一景。 作者供圖

潘金英

4月1日愚人節,幸好不是考中文。

翌日4月2日,就有大件事,就是全港有大概4萬9千多人考DSE「死亡之卷」的日子。

何謂「死亡之卷」?

自從會考革命,改為文憑試DSE後,7年中學改動為6年,而中文科改制考多張卷,卷卷有名堂,過關不容易。我覺得今年閱讀理解卷,對應屆考生而言,確是「死亡之卷」,因為現今世人愛憶往懷舊,古代經典詩文讓不少人慕古背誦,感到古舊東西易習慣,背熟了覺文言文也不太難。其實,古代詩文較易理解,我訪問鄰居考生(他今年重考),他都說中文卷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卷,不太難。

但是他做白話文的閱讀理解卷,就又「死得了」,唉,去年他說有師兄考這卷時,遇上要考一篇叫「橋」的散文,那個作家曾敏之他真有眼無珠全不知,內容都未知有何寄意啦﹗所以一試已經死了。

我寄語他這次捲土重來不放棄,一定要成功,考「死亡之卷」不死亡呀﹗可惜,天不從人願,今年卷一白話文仍非容易理解,一篇小說,另一篇《窄巷》,闡述對人生的感悟,用字雖較淺白,但文學性強,非易懂透。

另外,如果考生想就寫作卷拉分談何容易?考生說:「我不懂回應此題『藏在泥土中的寶植』。」我覺得寫作卷題較之往年更難,選何泥土中的植物?對我來說,真不容易啦﹗雖然我剛因懷舊看了許地山之《落花生》,知道「落花生」不就是藏在泥土中的寶物嗎?但花生已經有人說了……

花生豈不是拾人牙慧?考生張大口對着我苦笑,回應我他並不怎認識泥土中生長的東西哦,有一次同學說去拔蘿蔔番薯,他也不明白。心想拔蘿蔔?超級市場的蘿蔔完全可即食了,怎會要去拔?他說︰「自己其實五穀不分,完全沒有種植知識哩,不知道蘿蔔在泥土裏長好後要拔出來呀!」

看到有首兒歌叫《拔蘿蔔》的歌詞︰「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考生就眼泛淚光,因為他兒時未知此兒歌……他不知?

我心想,如果考生不掌握題目不能闡述寶物的價值,不能正確闡述個人領悟是大問題,那麼他考「中作」就一定會失分了。說「死亡之卷」確是會死亡的,想不死亡也行,除非你是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熱愛泥土、熱愛漢字中文,喜愛文學文藝的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