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雨竹)1925年,啟德機場啟用,距今年已100年。現在的機場原址,是充滿活力和玩樂氛圍,且體育、娛樂、藝術盛事紛至沓來的啟德體育園(體育園)。為配合香港藝術氣息濃厚的「藝術三月」,體育園將透過藝術作品呈現啟德機場的人文故事及歷史性的一面,令體育園文化藝術的內涵融入大眾生活。園方將於3月21日至27日首辦「啟德藝術周」,在舉行藝文、體育盛會之餘,打造美食嘉年華、藝術家座談會、藝術工作坊及文創周末市集。

啟德體育園高級總監藍列群介紹啟德發展歷史。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園方還特別聯合海內外優秀藝術家及設計單位,如北京藝術家任哲、澳洲藝術家羅素·安達臣、澳洲藝術家當文歷·索頓、HIR建築設計室等,於園區多處置放十件(組)各有故事的裝置作品。園方介紹,每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啟德及啟德機場歷史的理解與詮釋。

主場館外的中央廣場設有任哲打造的《龍之九子》不鏽鋼浮雕,造型雄渾,象徽繁盛和力量。出自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的「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比喻同胞兄弟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形象亦各異。《龍之九子》中間還設有結構方正的電子屏幕,象徽時間及空間的结合,也顯示了流動與靜止的交融。園方期望以此浮雕增強人們心中的文化共鳴。

中央廣場設有任哲打造的《龍之九子》不鏽鋼浮雕。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運動健康中心外的噴漆作品《生命的律動》由內地藝術家Satr繪製,靈感源自十二生肖。向下方走,便能看到由年輕藝術家羅霆、梁軒駿、胡曉宜聯手創作的《氣流》系列作品,位於渡行徑。這也是園方為年輕一代提供的創作機會。三位藝術家皆獲得「啟德體育圆戶外雕塑學生比赛资助」,且均畢業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建築設計高級文憑課程。

《氣流》由十座雕塑組成,呈現不同競技運動的姿勢;靈感源於飛機起飛時因加速和爬升而引起的空氣流動。藝術家從飛機流動的線條延伸到中國傳統書法的美學,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視覺語言。

《氣流》由十座不同競技運動姿勢的雕塑組成。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13/31廣場取名自舊啟德機場的13/31跑道,人來人往。羅素·安達臣創作的《着陸》在此佇立。兩個「運動員」在奮力抓住一架在頭頂掠過的飛機,飛機的朝向參照了當年機師準備在啟德機場降落時手動操作的47度轉向。此雕塑也邀請大家重新想像和探索啟德的昔日今朝。

羅素·安達臣創作的《着陸》在13/31廣場佇立。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另一含有文化意義的裝置,是處於以豐子愷故居命名的緣緣堂的《緣・圓》,由HIR建築設計室創作。此作品由兩個不鏽鋼的螺旋結構組成,象徵因緣份牽引的短暫相遇。

在以北斗七星命名的北斗園,當文歷‧索頓打造的《水連天》鋁製雕像上勾勒着象徵香港城市變遷的地圖,以及啟德機場的昔日面貌。漢字——「感恩」和「水天」既表達了尊敬之情,也祝願香港體壇發展如天空一樣遼闊無邊。雕像外圍也將在特定時間有水躍出。

隨後的藝術家座談會將包含人機共創、公共藝術及藝術共享等議題。工作坊則將涉及攝影、金繕修復、雕塑製作等的技能,鼓勵參與者們推開生活與藝術間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