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復生
2025年蛇年春節,是中國申報「非遺」成功的首個春節,在春節傳統文化中還有燈節——嗇色園每逢正月十五都會舉行花燈廟會,慶祝元宵佳節。大型的花燈廟會極具規模,吸引各地的遊客和市民前來,非常熱鬧,而活動也漸漸發展至整個黃大仙地區,花燈廟會已經成為一件盛事。
嗇色園的花燈廟會以「嘉年華」的形式舉行,設計別致的巨型花燈襯托着園內古色古香的彩繪長廊,燈火通明,配合傳統的猜燈謎活動,充滿吉慶儒雅的氣氛,還有豐富的文娛表演,例如四川變臉、廣東粵劇、魔術、花式跳繩等,又設置別具特色的懷舊攤位遊戲以及幾個工作坊,好像有天文觀星賞月、手工藝工作坊和環保工作坊等,糅合了傳統與現代技藝。
通過不同的工作坊,讓小朋友有機會學習攢花或刺繡等傳統工藝,成年人對天象科學有更深認識;同時園內也舉辦「香港百年微縮模型展」,藉此讓大家多了解昔日的香港文化。花燈廟會不僅成為黃大仙區一大盛事,還聯繫了整個社區,甚至是香港市民春節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遊人總會帶着一種期盼而來,他們都會隆而重之,尊重這份期盼,亦希望園裏面的歡樂氣氛,能夠為他們帶來福氣。正月十五是全年首個月圓夜——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擁有別具意義的象徵,不少詩詞歌賦都表達了中國人對「人月兩團圓」的期盼,花燈廟會同時亦加入觀星活動,其實跟他們背後的思想息息相關;中國古代文人夜觀星象,往往悟出許多道理,包括對宇宙科學的探索、人生的哲理、思考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現在中國各個城市,甚至全世界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都會舉行花燈廟會或觀星會,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就傳承着我們每個中國人心目中的月光和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