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梁敬國。 記者 黎梓田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為了解建造業人手需求情況,香港建造商會今日(23日)發表「建造業勞工需求調查」。透過收集會員提供工地工友的出勤紀錄,推算當天整體勞工需求,結果反映業界人手短缺問題仍然殷切,有需要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填補所需人才。最新一輪的調查於2024年11月21日進行。根據建造商會會員提供共138個工地的資料顯示,當日有37,940名工友工作,共欠缺2,312人,供應與需求相差5.74%。

 

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梁敬國表示,政府2023年7月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 1.2萬個,涵蓋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在審核4 輪申請後,政府共批出9,000多個配額。建造商會十分支持政府推出上述計劃,作為補充措施紓緩業界人手短缺問題,以及填補缺乏的人才,協助工程按進度進行。

 

梁表示,雖然商會留意到近期建造業私營工程量有所下降,調查結果顯示個別工種短缺仍然明顯,政府須繼續推行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的需要。為解決建造業人力不同時期的短缺,避免對工程造成樽頸,建議政府除繼續推行輸入勞工計劃外,亦適時檢視計劃的申請資格,讓業界有更多彈性解決人手短缺。同時,建造商會會繼續支持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政策,支持特區政府推動行業投放資源,培訓本地工人,加強採用創新科技,提升生產力,降低建造成本。

 

當日在調查工地出勤的工友,佔建造業議會紀錄全部工友出勤紀錄人數(135,262人)的28.05%。當中,最缺乏人手的工種,首位為木模板工(樓宇工程),供應與需求相差達19.5%;緊隨其後是鋼筋屈紮工,達 19.19%;普通焊接工的供應與需求亦相差達12.49%。比對議會的數據後,建造商會推算當日全港工地欠缺 7,769人。

 

建造商會冀政府繼續以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加強培訓本地人手、招聘新人人行、適度輸入勞工以及推動業界應用科技,提升建造業整體生產力、減少人力短缺,讓工程得以順利推進及如期落成,提升香港生產力,及滿足住屋和商業發展等需要。